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出自唐朝李白的《折荷有赠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拼音解读
shè jiāng wán qiū shuǐ ,ài cǐ hóng qú xiān 。
pān hé nòng qí zhū ,dàng yàng bú chéng yuán 。
jiā rén cǎi yún lǐ ,yù zèng gé yuǎn tiān 。
xiàng sī wú yīn jiàn ,chàng wàng liáng fēng qi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秋水澄清,嬉戏江湄,红荷鲜美。攀折一支碧绿荷叶,戏弄荷心水珠,荡漾荡漾,水珠不成圆。你远在天上彩云中,想把莲花赠送给我,太远。相思却不能想见,迎着寒冷的秋风惆怅地眺望远方。

注释蕖:芙蕖。荷花的别名。红蕖(荷花盛开的样子)。

鉴赏

此诗开头说,湛蓝的秋江一碧如洗,鲜红娇艳的芙蕖摇曳多情,亭亭玉立,妩媚多姿,使人产生无限爱慕之情。伸手攀荷折蕖,欲赠“秋水伊人”。但遗憾的是,荷上晶莹透亮的露声势浩大,在折攀的刹那间,颗颗泻落,滴入水中,荡漾逝去,“不成圆”三字,既是摹写露珠落水之状,又是一种暗示,隐寓诗人的失落之感,诗情在此暗中一转,由欢愉转为哀恻。第三句,诗人假设采用云之端有一个美丽的佳人,因为天隔一方,只能相思,无因相见,顿生欲求不能的忧思,诗人伫立在秋风之中,眼望秋江,内心无限惆怅悲凉!

这是一首言志诗,表面上看是作者对一位佳人表达爱慕之情,但从作者的境遇就可知,这里用的手法与屈原将君王比作香草,美人的手法是相同的,这里作者也将自己的君王,或者说是自己的理想比作美人,自己不断追求,但却追求不到,想用莲(谐音怜、恋)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但却终未能实现,而用莲表达此意的在古诗里很多,作者将它用在更深远的意义上了。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923篇诗文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上一句是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该诗句出自李白的作品《折荷有赠》。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494_4.html

李白相关诗词

  • 别山僧

    李白〔唐朝〕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平明别我上山去,
    手携金策踏云梯。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此度别离何日见,
    相思一夜暝猿啼。

  • 巴女词

    李白〔唐朝〕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李白〔唐朝〕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李白〔唐朝〕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
    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蹳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
    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李白〔唐朝〕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折荷有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