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出自唐朝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拼音解读
gōng yī yì yǒu míng ,duān wǔ bèi ēn róng
xì gě hán fēng ruǎn ,xiāng luó dié xuě qīng 。
zì tiān tí chù shī ,dāng shǔ zhe lái qīng 。
yì nèi chēng zhǎng duǎn ,zhōng shēn hé shèng q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注释
(1)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圣上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圣上的恩情。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的下一句是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该诗句出自杜甫的作品《端午日赐衣》。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205_1.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

    杜甫〔唐朝〕

    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
    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稀。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

  •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得风字)

    杜甫〔唐朝〕

    绝域长夏晚,兹楼清宴同。朝廷烧栈北,鼓角满天东。
    屡食将军第,仍骑御史骢。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
    寇盗狂歌外,形骸痛饮中。野云低渡水,檐雨细随风。
    出号江城黑,题诗蜡炬红。此身醒复醉,不拟哭途穷。

  • 魏将军歌

    杜甫〔唐朝〕

    将军昔著从事衫,铁马驰突重两衔。披坚执锐略西极,
    昆仑月窟东崭岩。君门羽林万猛士,恶若哮虎子所监。
    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过海收风帆。平生流辈徒蠢蠢,
    长安少年气欲尽。魏侯骨耸精爽紧,华岳峰尖见秋隼。
    星躔宝校金盘陀,夜骑天驷超天河。欃枪荧惑不敢动,
    翠蕤云旓相荡摩。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钩陈苍苍风玄武,万岁千秋奉明主,临江节士安足数。

  • 法镜寺

    杜甫〔唐朝〕

    身危适他州,勉强终劳苦。神伤山行深,愁破崖寺古。
    婵娟碧鲜净,萧摵寒箨聚。回回山根水,冉冉松上雨。
    泄云蒙清晨,初日翳复吐。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
    拄策忘前期,出萝已亭午。冥冥子规叫,微径不复取。

  • 遣遇

    杜甫〔唐朝〕

    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菜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端午日赐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