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九日大雨

刘基〔明朝〕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拼音解读
fēng qū jí yǔ sǎ gāo chéng ,yún yā qīng léi yīn dì shēng 。
yǔ guò bú zhī lóng qù chù ,yī chí cǎo sè wàn wā m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疾风驱使着骤雨瞬间洒落高城,乌云密布,雷声滚滚,大地仿佛都在震动。
一会兴云作雨的龙挟着雷电乌云离去,池塘水满,青草滴翠,万蛙齐鸣。

注释
驱:驱使。
急雨:骤雨。
云:这里指乌云。
殷(yǐn):震动,形容雷声大。
池:池塘。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了大雨前后的景象。前两句风雨雷电,气象磅礴;后两句雨住风停,清新恬静,一前一后对比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风雨的描写,借景抒情,抒发了一定的人生哲理:风雨过后,景色会格外美丽;遇到挫折,战胜挫折后,会觉得人生更美丽

前两句已把大雨写得十分畅满,极力描述了大雨的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急”、“驱”、“洒”三字形象地表现出夏雨的骤猛。云是“压”的,雷是“殷”的,又说明黑云、雷电的迅疾。

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的景象:雷雨过后,草色更青,池塘水涨,蛙声一片,诗人匠心独运,在震耳欲聋的雷声雨声后,仍写蛙鸣声,而两种声音,收到的是一闹一静的不同效果。雨后恬静平和的景象,与前两句磅礴威猛的雨景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写的是雨来到和雨止的景象。诗的前半句写出雷雨交作,气势雄峻;后半句写雨过天晴,平淡恬淡。前雷声,后蛙鸣,两两对照,逸趣横生。诗人通过写大自然的景况,告诉读者大风大雨虽然猛烈,但时间不会长久,当人遇到困难时,要坚持、要勇敢顽强,与之斗争,难关是会度过的。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开门见山,展现了大雨奇观。诗人站在城楼上,眼见疾风驱使着大雨,顿时大雨磅礴。然而夏天的阵雨来得快,去得疾。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只留下一片蛙鸣。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感悟到了人生哲理。这首诗在造词遣句上虽模仿唐人,但在立意框架上与宋人咏景诗相近。刘基是诗人,更是政治家。政治家的胸怀往往与大自然的景况相融合,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夏日突发雷阵雨之时,乌云密布,暴雨倾盆,诗人抓住了夏天雷阵雨的特点,并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了人生的哲理,创作出了《五月十九日大雨》这首诗。

作者介绍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1375)明间浙江青田人,字伯温。刘濠曾孙。元顺帝元统元年进士,官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方国珍初起时,为江浙行省都事,力主加强镇压。当局不能用,乃弃官隐居。在乡组织武装,与方氏相抗。至正二十年,受朱元璋聘至应天,陈时务十八策。劝勿尊奉韩林儿,为筹划用兵次第,献计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吴元年,授太史令,累迁御史中丞。明建国后,封诚意伯。曾与李善长、宋濂定明典制。洪武四年,以弘文馆学士致仕。后为胡惟庸所谮,忧愤而死。一说为惟庸毒死。谥文成。博学,尤精象纬术数。其诗恣纵有奇气,为明代表性诗人之一,与宋濂并为一代文宗。有《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等。►159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五月十九日大雨》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五月十九日大雨》出自刘基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8918.html

刘基相关诗词

热门明朝诗词

热门名句

《五月十九日大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