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林尚书往浙巡勘海塘枚不能还乡趋侍赋诗奉怀 其一

袁枚〔清朝〕
唱毕东南瓠子歌,旌旗又向浙中过。
海河并治经纶大,乔梓相逢乐事多。
立马湖山看腊雪,投鞭潮水化恩波。
袁丝家本钱塘住,沾接无缘唤奈何。
拼音解读
chàng bì dōng nán hù zǐ gē ,jīng qí yòu xiàng zhè zhōng guò 。
hǎi hé bìng zhì jīng lún dà ,qiáo zǐ xiàng féng lè shì duō 。
lì mǎ hú shān kàn là xuě ,tóu biān cháo shuǐ huà ēn bō 。
yuán sī jiā běn qián táng zhù ,zhān jiē wú yuán huàn nài h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修养、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习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袁枚文学思想还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他的文论不及诗论影响深广。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编10卷等。尺牍、说部等30余种。►3622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闻香林尚书往浙巡勘海塘枚不能还乡趋侍赋诗奉怀 其一》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闻香林尚书往浙巡勘海塘枚不能还乡趋侍赋诗奉怀 其一》出自袁枚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228751.html

袁枚相关诗词

  • 听莺曲为研农主人作

    袁枚〔清朝〕

    垂杨丝袅袅,黄鸟声交交。
    中有听莺人,短发形飘萧。
    一声初啭如戛玉,千声万声肉胜竹。
    细雨摇风欲落花,斜阳覆水难终曲。
    当年行役赴辽西,只有黄骢陌上嘶。
    青天蜀道家山远,芳草长亭落照低。
    归来杨柳如人大,流惊还抱杨枝坐。
    红雨当头仔细听,听时能使春愁破。
    自非天性少情人,争耐闻莺不怨春。
    我将满载青山酒,同着流莺一问君。

  • 和李松云太守重修莫愁湖诗 其十九

    袁枚〔清朝〕

    欲将西子西湖比,敢向烟波说是非。
    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

  • 初抵溧水县署

    袁枚〔清朝〕

    津吏传呼款碧轮,簿书才见一番新。
    初官直似为新妇,满眼何尝有故人。

  • 题果亭小照

    袁枚〔清朝〕

    红蕉翻虚廊,碧苔覆阴地。
    濛濛圆景沉,淡淡孤霞继。
    幽人倚文石,冲襟托遐寄。
    旁侍水精奴,左立鸾台婢。
    各抱绿绮琴,含情如有睇。
    竹凉月影生,莲动水香至。
    为问秋正清,金丝可弹未。

  • 答人问随园 其十六

    袁枚〔清朝〕

    戏点春灯挂树梢,万重星斗荡烟涛。
    鱼龙出没金银海,那觉当头碧月高。

热门清朝诗词

热门名句

《闻香林尚书往浙巡勘海塘枚不能还乡趋侍赋诗奉怀 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