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拼音解读
hǎo fēng lóng yuè qīng míng yè ,bì qì hóng xuān cì shǐ jiā
dú rào huí láng háng fù xiē ,yáo tīng xián guǎn àn kàn hu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节夜晚时,清风习习,月夜朦胧,用碧玉做成的栏杆和用红色的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独自步行在回旋的走廊中唱歌,远远的听到弦声,默默的欣赏花。

注释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独:独自。回廊:回旋的走廊。遥:遥远,远远。看花:赏花。

创作背景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开心。

鉴赏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

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对白居易一向颇有好感,虽然当初《琵琶行》《长恨歌》曾经让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长大以后细细回味,其名句却处处可用得,选他这首,是因为意境的清朗,和颜色对比的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里听乐看花,怡然自得,但绕着回廊行而复歇,却含蓄点出了此闲适后的诗人的真正心意。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华州下邽人,祖籍太原,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白季庚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时,历迁翰林学士、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居易首上疏,请亟捕凶手。以越职言事,贬江州司马。穆宗长庆初,累擢中书舍人,乞外任,为杭州刺史,筑堤捍钱塘湖,溉田千顷。久之,以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复除苏州刺史。文宗立,入为秘书监,迁刑部侍郎。大和三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遂居洛阳。晚年奉佛,以诗酒自娱。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工诗,倡导“新乐府”运动。诗文与元稹齐名,世号“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又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等。►2540篇诗文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的下一句是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该诗句出自白居易的作品《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552_1.html

白居易相关诗词

  • 赎鸡

    白居易〔唐朝〕

    清晨临江望,水禽正喧繁。凫雁与鸥鹭,游飏戏朝暾。
    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
    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
    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
    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
    开笼解索时,鸡鸡听我言。与尔镪三百,小惠何足论。
    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 独行

    白居易〔唐朝〕

    暗诵黄庭经在口,闲携青竹杖随身。
    晚花新笋堪为伴,独入林行不要人。

  • 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

    白居易〔唐朝〕

    文略也从牵吏役,质夫何故恋嚣尘。
    始知解爱山中宿,千万人中无一人。

  • 谢杨东川寄衣服

    白居易〔唐朝〕

    年年衰老交游少,处处萧条书信稀。
    唯有巢兄不相忘,春茶未断寄秋衣。

  • 哭崔常侍晦叔

    白居易〔唐朝〕

    顽贱一拳石,精珍百炼金。名价既相远,交分何其深。
    中诚一以合,外物不能侵。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沈。
    晚有退闲约,白首归云林。垂老忽相失,悲哉口语心。
    春日嵩高阳,秋夜清洛阴。丘园共谁卜,山水共谁寻。
    风月共谁赏,诗篇共谁吟。花开共谁看,酒熟共谁斟。
    惠死庄杜口,钟殁师废琴。道理使之然,从古非独今。
    吾道自此孤,我情安可任。唯将病眼泪,一洒秋风襟。

《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