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公美

苏洵〔宋朝〕
少壮事已远,旧交良可怀。
百年能几何,十载不得偕。
念昔居乡里,游处了无猜。
饮食不相舍,谈笑久所陪。
拜君以为兄,分蜜谁能开。
齿发俱未老,未至衰与颓。
我子在襁褓,君犹无婴孩。
君后独舍去,为吏天一涯。
我又厌奔走,远引不复来。
岁月杳难恃,区区老吾侪。
况从与君别,多事岁若排。
心力不能救,衰病侵骨骸。
二子皆已冠,如吾苦无才。
君亦已有嗣,骨目秀且佳。
人事知几变,会合终不谐。
昨者本不出,豪杰苦自咍。
郁郁自不乐,谁为子悲哀。
翻然感其说,东走陵巅崖。
不意君在此,得春笑与诙。
君颜蔚如故,大噱飞尘灰。
我老应可怪,白髭生两顋。
新句辱先赠,古诗许见推。
贤俊非独步,故旧每所乖。
作诗报嘉贶,亦聊以相催。
拼音解读
shǎo zhuàng shì yǐ yuǎn ,jiù jiāo liáng kě huái 。
bǎi nián néng jǐ hé ,shí zǎi bú dé xié 。
niàn xī jū xiāng lǐ ,yóu chù le wú cāi 。
yǐn shí bú xiàng shě ,tán xiào jiǔ suǒ péi 。
bài jun1 yǐ wéi xiōng ,fèn mì shuí néng kāi 。
chǐ fā jù wèi lǎo ,wèi zhì shuāi yǔ tuí 。
wǒ zǐ zài qiǎng bǎo ,jun1 yóu wú yīng hái 。
jun1 hòu dú shě qù ,wéi lì tiān yī yá 。
wǒ yòu yàn bēn zǒu ,yuǎn yǐn bú fù lái 。
suì yuè yǎo nán shì ,qū qū lǎo wú chái 。
kuàng cóng yǔ jun1 bié ,duō shì suì ruò pái 。
xīn lì bú néng jiù ,shuāi bìng qīn gǔ hái 。
èr zǐ jiē yǐ guàn ,rú wú kǔ wú cái 。
jun1 yì yǐ yǒu sì ,gǔ mù xiù qiě jiā 。
rén shì zhī jǐ biàn ,huì hé zhōng bú xié 。
zuó zhě běn bú chū ,háo jié kǔ zì tāi 。
yù yù zì bú lè ,shuí wéi zǐ bēi āi 。
fān rán gǎn qí shuō ,dōng zǒu líng diān yá 。
bú yì jun1 zài cǐ ,dé chūn xiào yǔ huī 。
jun1 yán wèi rú gù ,dà xué fēi chén huī 。
wǒ lǎo yīng kě guài ,bái zī shēng liǎng sāi 。
xīn jù rǔ xiān zèng ,gǔ shī xǔ jiàn tuī 。
xián jun4 fēi dú bù ,gù jiù měi suǒ guāi 。
zuò shī bào jiā kuàng ,yì liáo yǐ xiàng c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62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答陈公美》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答陈公美》出自苏洵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95371.html

苏洵相关诗词

  • 管仲论

    苏洵〔宋朝〕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 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苏洵〔宋朝〕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
    不见李夫子,得意今西还。
    白马渡浐水,红旌照蜀山。
    归来未解带,故旧已满门。
    平生浪游处,何者哀王孙。
    壮士勿龌龊,千金报一飱。

  • 欧阳永叔白兔

    苏洵〔宋朝〕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织筠笼,驯扰渐可抱。
    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飙动槁叶,群窜迹如扫。
    异质不自藏,照野明暠暠。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苏洵〔宋朝〕

    丈夫正多念,老大自不安。
    居家不能乐,忽忽思中原。
    慨然弃乡庐,劫劫道路间。
    穷山多虎狼,行路非不难。
    昔者倦奔走,闲门事耕田。
    蚕谷聊自给,如此已十年。
    缅怀当今人,草草无复闲。
    坚卧固不起,芒刺实在肩。
    布衣与食肉,幸可交口言。
    默默不以告,未可遽罪愆。
    驱车入京洛,藩镇皆达官。
    长安逢傅侯,愿得说肺肝。
    贫贱吾老矣,不复苦自叹。
    富贵不足爱,浮云过长天。
    中怀邈有念,惝恍难自论。
    世俗不见信,排斥仅得存。
    昨者东入秦,大麦黄满田。
    秦民可无饥,为君喜不眠。
    禁军几千万,仰此填其咽。
    西蕃久不反,老贼非常然。
    士饱可以战,吾宁为之先。
    傅侯君在西,天子忧东藩。
    烽火尚未灭,何策安西边。
    傅侯君谓何,明日将东辕。

  • 心术

    苏洵〔宋朝〕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答陈公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