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南北朝〕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拼音解读
yáng yuè nán fēi yàn ,chuán wén zhì cǐ huí 。wǒ háng shū wèi yǐ ,hé rì fù guī lái 。
jiāng jìng cháo chū luò ,lín hūn zhàng bú kāi 。míng cháo wàng xiāng chù ,yīng jiàn lǒng tóu mé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阴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注释⑴大庾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⑵阳月:阴历十月。⑶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⑷瘴: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⑸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创作背景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创作时间约在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在人生道路上从高峰跌入深谷,胸中不免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当他到达大庾岭时,眼望那苍茫山色,想到一岭之隔,咫尺天涯,顿时,他那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了好几首诗。此诗是其中一首。

鉴赏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宋之问被贬途径大庾岭北驿时,怀乡的忧伤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色:“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意思是说: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全诗情景交融,用词考究,思乡之忧伤与行程之艰难紧密结合,表达了强烈的哀伤与沉痛之意,感人肺腑。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令文,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著名诗人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媚附于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后张易之被杀,中宗复位,于神龙元年(705)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新唐书》记载他匿居友人张仲之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皎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平公主甚恨之。当中宗将提拔他为中书舍人时,太平公主揭发他知贡举时受贿,便下迁为汴州长史,未知又改越州长史。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期间,「颇自力为政」,景龙三年六月,中宗崩,景云元年(710)睿宗即位,认为他依附张易之,投靠武三思,屡不悔改,便将他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旧唐书》说:「先天中,赐死于徙所。」而《新唐书》则说:「赐死桂州。」他的主要功绩和沈佺期一样,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他也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189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题大庾岭北驿》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题大庾岭北驿》出自宋之问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4795.html

宋之问相关诗词

  • 下桂江县黎壁

    宋之问〔唐朝〕

    放溜觌前溆,连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转,天小雾峰攒。
    吼沫跳急浪,合流环峻滩。欹离出漩划,缭绕避涡盘。
    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难。吾生抱忠信,吟啸自安闲。
    旦别已千岁,夜愁劳万端。企予见夜月,委曲破林峦。
    潭旷竹烟尽,洲香橘露团。岂傲夙所好,对之与俱欢。
    思君罢琴酌,泣此夜漫漫。

  • 龙门应制

    宋之问〔唐朝〕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
    天子乘春幸凿龙。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
    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山壁崭岩断复连,
    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
    下辇登高望河洛。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
    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微风一起祥花落,
    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
    龙骑駸駸映晚花。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
    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嚣声引飏闻黄道,
    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 春日郑协律山亭陪宴饯郑卿同用楼字

    宋之问〔唐朝〕

    潘园枕郊郭,爱客坐相求。尊酒东城外,骖騑南陌头。
    池平分洛水,林缺见嵩丘。暗竹侵山径,垂杨拂妓楼。
    彩云歌处断,迟日舞前留。此地何年别,兰芳空自幽。

  • 始安秋日

    宋之问〔唐朝〕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 桂州黄潭舜祠

    宋之问〔唐朝〕

    虞世巡百越,相传葬九疑。精灵游此地,祠树日光辉。
    禋祭忽群望,丹青图二妃。神来兽率舞,仙去凤还飞。
    日暝山气落,江空潭霭微。帝乡三万里,乘彼白云归。

热门南北朝诗词

热门名句

《题大庾岭北驿》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