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圃重赴皖江臬使之任六十生辰寄诗作贺 其四

袁枚〔清朝〕
金陵小住卖珠廊,路隔随园七里强。
常以笙歌招娣姒,几番儿女斗羹汤。
添筹海屋身虽远,开府江城望正长。
拟向黄山觅仙草,采来添作紫霞觞。
拼音解读
jīn líng xiǎo zhù mài zhū láng ,lù gé suí yuán qī lǐ qiáng 。
cháng yǐ shēng gē zhāo dì sì ,jǐ fān ér nǚ dòu gēng tāng 。
tiān chóu hǎi wū shēn suī yuǎn ,kāi fǔ jiāng chéng wàng zhèng zhǎng 。
nǐ xiàng huáng shān mì xiān cǎo ,cǎi lái tiān zuò zǐ xiá sh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修养、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习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袁枚文学思想还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他的文论不及诗论影响深广。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编10卷等。尺牍、说部等30余种。►3622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家春圃重赴皖江臬使之任六十生辰寄诗作贺 其四》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家春圃重赴皖江臬使之任六十生辰寄诗作贺 其四》出自袁枚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228546.html

袁枚相关诗词

  • 看梅 其二

    袁枚〔清朝〕

    才走半梢如白龙,忽抽千朵春云浓。
    三更以后看不见,明月一重霜一重。

  • 题陈省斋太守云溪书屋图

    袁枚〔清朝〕

    忆作粗官日,曾经侍大贤。
    琴尊争往返,簿领共周旋。
    彼此形骸忘,官阶礼数捐。
    先生方绾绶,贱子早归田。
    分手情犹挚,推襟意更怜。
    箫声朝置酒,烛影夜题笺。
    九月花黄日,三春雨细天。
    携孙入山里,问字到堂前。
    玉貌惊雕武,鸿才爱服虔。
    馀情忝媒妁,纳币聘婵娟。
    冉冉云烟度,悠悠岁月迁。
    量移山左地,辜榷水衡钱。
    语笑风吹断,音书雁代传。
    卅年如梦过,八秩未华颠。
    剩有丹青画,能描陆地仙。
    庚桑风拂拂,丙舍树连连。
    童子将书立,閒鸥倚槛眠。
    貌如松鹤健,瞳映水云鲜。
    故吏虽衰矣,披图尚宛然。
    愿言打双桨,来访五湖烟。

  • 寄鱼门舍人一百韵

    袁枚〔清朝〕

    良友经年别,空山有客悲。
    为怜新岁月,转忆旧交期。
    袁粲通门日,程生倾盖时。
    长淮清口驿,古庙水仙祠。
    令尹犹青鬓,司空已美髭。
    笑言何晏晏,风貌颇偲偲。
    态爱张长史,才怜江总持。
    潼阳侬绾绶,湖嘴尔乘骓。
    路过频投宿,官閒辄枉绥。
    襟怀似胶漆,交好及埙篪。
    令弟璠玙器,贤兄虎豹姿。
    称觞分筮日,折柳定连枝。
    杂佩同摩弄,卮言互诋娸。
    相看颜沃若,屡忘夜何其。
    经纪劳滕叔,资粮托赵熹。
    海疆为政满,琴鹤向南移。
    来下陈蕃榻,同看街弹碑。
    评量循吏传,倾倒落花词。
    卧疾烦秤药,行藏代揲蓍。
    爱人真以德,好爵不教縻。
    此际先生富,豪名万口推。
    丁年罗宝墨,甲货擅盐池。
    膻行宾朋集,虹霓鼻息吹。
    无交犹缟纻,未病已蔘耆。
    邺架琅嬛物,淹中稷下儿。
    搜罗穷亥豕,排列满罘罳。
    渐见铜山削,遥闻粟廪卑。
    奔秦无晋盗,歼遂有齐师。
    张博空馀债,相如竟少赀。
    丰貂都解库,素履欲骑危。
    拔宅才终讼,含英讵疗饥。
    穷通奴仆换,肥瘦弟兄离。
    老妾捐钗珥,娇妻爨扊扅。
    谁知遭索莫,不是累游嬉。
    生性原通脱,为儒好布施。
    行仁朝煦煦,履义暮跂跂。
    北上苏秦辙,南征子重麾。
    嘘枯邻润泽,温卷礼委蛇。
    守藏头须窜,持钱石氏欺。
    牢盆他手寄,軥录此身疲。
    两度鸾胶续,三年带下医。
    杏殇儿女累,杨楯友朋贻。
    河决流难塞,门开闭已迟。
    代人权子母,先自罄铢锱。
    朱虑船无底,归墟水不支。
    八厨名太重,六虱病难治。
    且喜贫虽极,斯人总未知。
    九流谈衮衮,百氏校孜孜。
    杵砚心成臼,焚膏日下帷。
    勤同夏侯胜,勇甚狄虒弥。
    七穆三桓问,千门万户疑。
    摇唇珠贯串,隶事锦参差。
    高可笺星象,低能画地维。
    吟成铜钵待,赋罢晓钟催。
    瞿所询方朔,錞于辨斛斯。
    苦心神自鉴,为善福终随。
    风顺旃檀馥,文高黼黻宜。
    乘舆南驻跸,多士例陈诗。
    独上金天颂,频颔圣主颐。
    御屏标第一,海内贺相驰。
    覆试端门左,排班白玉墀。
    盈庭看举首,敛步习朝仪。
    洗尽科名恨,欣沾雨露滋。
    髯飘长似戟,冠大称如箕。
    薇省清严地,冰厅诰命司。
    听人呼小凤,顷刻驾文螭。
    连岁来江左,偏予接履綦。
    春深烟满树,秋老菊侵篱。
    大会夷门客,高倾河朔卮。
    灯光夺明月,花影动玻瓈。
    众里谈尤密,更深枕尚欹。
    四愁分解脱,三乐共淋漓。
    犬熟先衔带,僮驯慢捧匜。
    书探边氏腹,酒习沈家脾。
    为看泥金榜,先倾白接䍦。
    闻君上鳌背,胜我拔蜂旗。
    肠断骊歌唱,年俱马齿衰。
    班荆情宛转,握手泪纷披。
    已向栖霞送,还从邗上追。
    凄凄同下拜,恨恨两难辞。
    嗣后三山叟,真同一足夔。
    漆园仙蝶化,羊馆老龙痴。
    君子虽安雅,何人共振奇。
    皇皇丧家狗,霍霍失鹰师。
    小减楼台费,长甘水竹怡。
    巾车走吴会,兰桨泛鸱夷。
    女嫁新孀矣,儿生且听之。
    高堂犹健在,万事等閒窥。
    想见弹冠客,公然向日葵。
    鸣珂趋殿陛,待漏唤僮厮。
    枥马初衔辔,雄鸡岂惮牺。
    将无迷广乐,孰与辨渑淄。
    王意掸人述,民情计相咨。
    遭逢虽偶尔,公辅定从兹。
    白下常西笑,长安似弈棋。
    鳞鸿探信息,金玉忆须眉。
    史局班彪入,除书常衮为。
    勉旃犀秃角,永见豹留皮。
    吏隐鸿沟划,人天万里思。
    堪消一千字,舍子更贻谁。

  • 上渤海相公二十韵

    袁枚〔清朝〕

    不到艰难际,安知柱石功。
    黄流迁故道,赤子廑宸衷。
    只手银河挽,兼旬板筑终。
    单车来水上,万口活沟中。
    命向龙宫夺,春回黍谷穷。
    堤方歌瓠子,甲又起山东。
    半壁金汤重,三江铁骑雄。
    帝教擒白贼,公自挽雕弓。
    渭野劳诸葛,彭城卧老熊。
    刀光千里雪,旗影半天虹。
    传箭妖星落,鸣甄羽孽空。
    乱时须重典,雪后要春风。
    韬偃干戈毕,安排米粟丰。
    孳孳勤哺啜,渐渐转疲癃。
    更把潘屯凿,长看挽运通。
    救时真魏相,活国赖姚崇。
    令子秋闱试,泥笺姓氏红。
    总缘隆世德,默眷自苍穹。
    暖律新阳转,称觞往事同。
    铭勋兼祝嘏,稽首指崆峒。

  • 雨中独坐

    袁枚〔清朝〕

    从来无雨不成秋,况复衰年坐小楼。
    好梦醒难寻枕上,落花扶不上枝头。
    司风令史空相忆,良酝中丞孰与谋。
    云影昏昏灯悄悄,窗棂行过一蜉蝣。

热门清朝诗词

热门名句

《家春圃重赴皖江臬使之任六十生辰寄诗作贺 其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