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出自宋朝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拼音解读
wǎn suì dēng mén zuì bú cái ,xiāo xiāo huá fā yìng jīn léi 。
bú kān chéng xiàng yán dōng gé ,xián bàn zhū rú lǎo qǔ tái 。
jiā jiē jiǔ cóng chóu lǐ guò ,zhuàng xīn ǒu bàng zuì zhōng lái 。
mù guī chōng yǔ hán wú shuì ,zì bǎ xīn shī bǎi biàn k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62篇诗文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的上一句是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该诗句出自苏洵的作品《九日和韩魏公》。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95348_4.html

苏洵相关诗词

  •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其一

    苏洵〔宋朝〕

    十年尝作犍为令,四脉尝闻愍俗诗。
    共叹才高堪御史,果能忠谏致戎麾。
    会稽特欲荣公子,冯翊犹将试望之。
    船系河堤无几日,南公应已悭来迟。

  • 答张子立见寄

    苏洵〔宋朝〕

    舟行道里日夜殊,佳士恨不久与俱。
    峡山行尽见平楚,舍舡登岸身无虞。
    念君治所自有处,不复放纵如吾徒。
    忆昨相见巴子国,谒我江上颜何娱。
    求文得卷读不已,有似骏马行且且。
    自言好学老未厌,方册几许鲁作鱼。
    古书今文遍天下,架上未有耿不愉。
    示我近所集,漫如游通衢。
    通衢众所入,癃残诡怪杂沓不辨可叹吁。
    文人大约可数者,不过皆在众所誉。
    此外何足爱,刓破无四隅。
    况予固鲁钝,老苍处群雏。
    入赵抱五弦,客齐不吹竽。
    山林自窜久不出,回视众俊惊锟铻。
    岂意误见取,骐骥参羸驽。
    将观驰骋鬭雄健,无乃独不堪长途。
    凄风腊月客荆楚,千里适魏劳奔趋。
    将行纷乱苦无思,强说鄙意惭区区。

  • 忆山送人

    苏洵〔宋朝〕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岷峨最先见,睛光厌西川。
    远望未及上,但爱青若鬟。
    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虵蚖。
    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颜。
    有路不容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雪如石,迫暖成高澜。
    经日到绝顶,目眩手足颠。
    自恐不得下,抚膺忽长叹。
    坐定聊四顾,风色非人寰。
    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
    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朅来游荆渚,谈笑登峡船。
    峡山无平冈,峡水多悍湍。
    长风送轻帆,瞥过难详观。
    其间最可爱,巫庙十数巅。
    耸耸青玉干,折首不见端。
    其余亦诡怪,土老崖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啮不可拦。
    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
    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
    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
    水行月余日,泊舟事征鞍。
    烂熳走尘土,耳嚣目眵昏。
    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
    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
    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噫不复留,驰车走轘辕。
    自是识嵩岳,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
    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
    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山岳,怀抱斗以骞。
    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
    虚阁怖马足,险崖磨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加一绳悭。
    傲睨驻鞍辔,不妨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
    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领,下马步险艰。
    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
    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
    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运。
    遂使下余载,此路常周旋。
    又闻吴越山,中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往意不自存。
    投身入庐岳,首挹瀑布源。
    飞下二千丈,强烈不可干。
    余润散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寺,遂获高僧言。
    问以绝胜境,导我同跻攀。
    逾月不倦厌,岩谷行欲殚。
    下山复南迈,不知已南虔。
    五岭望可见,欲往苦不难。
    便拟去登玩,因得窥群蛮。
    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
    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昨闻庐山郡,太守雷君贤。
    往求与识面,复见山郁蟠。
    绝壁横三方,有类大破镮。
    包裹五六州,倚之为长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
    不类嵩华背,气象多浓繁。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
    簿书苦为累,天鹤囚笼樊。
    岷山青城县,峨眉亦南犍。
    黎雅又可到,不见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过眼不得飡。
    始谓泛峡去,此约今又愆。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归轩。
    他山已不见,此可着意看。

  • 心术

    苏洵〔宋朝〕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馀勇,欲不尽则有馀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缒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箠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裼而案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馀矣。

  • 句 其二

    苏洵〔宋朝〕

    雀鷇含淳音,竹荫抱静节。

《九日和韩魏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