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出自宋朝苏轼的《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拼音解读
gōu shān xiān zǐ ,gāo qíng yún miǎo ,bú xué chī niú ái nǚ 。fèng xiāo shēng duàn yuè míng zhōng ,jǔ shǒu xiè 、shí rén yù qù 。
kè chá céng fàn ,yín hé wēi làng ,shàng dài tiān fēng hǎi yǔ 。xiàng féng yī zuì shì qián yuán ,fēng yǔ sàn 、piāo rán hé ch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⑴解题:作者与另几位反对王安石新法的朋友一起欢聚,喝酒喝得很高兴。这首词就是为其中一位而作。此词是咏调名本意,即所写内容与词牌内涵相合,而且是这一题目中词作的千古名篇,很有创新之意,极受后人推崇。⑵缑(读勾gōu)山:地名,是周灵王太子王子乔成仙后乘鹤而去的地方。⑶痴牛:指牛郎。作者说他痴,因为别人都希望由凡入仙,他和织女却倒着走,由仙入凡。⑷騃(读呆ái)女:指织女。作者说她呆,与上述理由相同。“騃”是“呆”的异体字。⑸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⑹时人:指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⑺槎(读查chá):用竹或木编成的筏子。据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有一人探险乘槎而去,果然遇到了牛郎和织女。苏轼在这里用槎比喻他和朋友们坐的船,说他们的船可能真的冲犯了天上的牵牛星宿呢!⑻前缘:前世的因缘。

赏析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缈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翻案之笔。缑山,在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在缑山仙去,故云。“凤箫”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与同时奉召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称为“六客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泛舟游吴松江,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坐客欢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张华《博物志》载一则故事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牛人,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们所乘的客船。“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说。煞拍两句笔墨落到赠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六客之会;“风雨散、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各自西东。“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的上一句是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的下一句是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该诗句出自苏轼的作品《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239_3.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次韵子由岐下诗 李

    苏轼〔宋朝〕

    不及梨英软,应惭梅萼红。
    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浓。

  • 获鬼章二十韵

    苏轼〔宋朝〕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
    窃据临洮郡,潜通讲渚桥。
    庙谋周召虎,边帅汉班超。
    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
    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
    诡异人图像,欢娱路载谣。
    干诛非一事,伐叛自先朝。
    取道经陵寝,前期告庙祧。
    西来闻几日,面缚见今朝。
    二圣临云陛,千官溢海潮。
    载囚车轣辘,失主马萧条。
    横拜如蹲犬,胡装尚衣貂。
    理卿辞具服,译长舌初调。
    缓死恩殊厚,求生尾屡摇。
    慈仁逢太母,宽厚戴唐尧。
    赤手真擒虎,和羹未赐枭。
    藁街虚授首,东市偶全腰。
    困兽何须杀,遗雏或可招。
    威声西振夏,武节北通辽。
    帝道有强弱,天时或长消。
    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
    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

  • 病后醉中

    苏轼〔宋朝〕

    病为兀兀安身物,酒作逢逢入脑声。
    堪笑钱塘十万户,官家付与老书生。

  • 次韵答邦直子由五首 其五

    苏轼〔宋朝〕

    五斗尘劳尚足留,闭关却欲治幽忧。
    羞为毛遂囊中颖,未许朱云地下游。
    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欲赋登楼。
    羡君幕府如僧舍,日向城南看浴鸥。

  • 归去来集字十首 其四

    苏轼〔宋朝〕

    云岫不知远,巾车行复前。
    仆夫寻老木,童子引清泉。
    矫首独傲世,委心还乐天。
    农夫告春事,扶老向良田。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