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出自唐朝刘禹锡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拼音解读
hé chù qiū fēng zhì ?xiāo xiāo sòng yàn qún 。
cháo lái rù tíng shù ,gū kè zuì xiān w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落叶声中地送走了一群群大雁。
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树木,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

注释
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至:到。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雁群:大雁的群体。
朝:凌晨。
庭树:庭园的树木。
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闻:听到。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幕从事,调渭南主薄。入为监察御史。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长庆、宝历中,历夔、和二州刺史。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卒,世称刘宾客。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又著有《天论》等。有《刘禹锡集》四十卷。►760篇诗文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的上一句是萧萧送雁群。该诗句出自刘禹锡的作品《秋风引》。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960_3.html

刘禹锡相关诗词

  •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刘禹锡〔唐朝〕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剑沉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境同牛渚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从今纸贵后,不复咏陈篇。

  • 冬夜宴河中李相公中堂命筝歌送酒

    刘禹锡〔唐朝〕

    朗朗鹍鸡弦,华堂夜多思。帘外雪已深,座中人半醉。
    翠蛾发清响,曲尽有馀意。酌我莫忧狂,老来无逸气。

  • 重答柳柳州

    刘禹锡〔唐朝〕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 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刘禹锡〔唐朝〕

    一夜霜风凋玉芝,苍生望绝士林悲。空怀济世安人略,
    不见男婚女嫁时。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

  • 寄陕州姚中丞(时分司东都)

    刘禹锡〔唐朝〕

    八月天气肃,二陵风雨收。旌旗阙下来,云日关东秋。
    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徘徊襟带地,左右帝王州。
    留滞悲昔老,恩光荣彻侯。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

《秋风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