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

刘禹锡〔唐朝〕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拼音解读
hé chù qiū fēng zhì ?xiāo xiāo sòng yàn qún 。
cháo lái rù tíng shù ,gū kè zuì xiān wé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落叶声中地送走了一群群大雁。
早晨秋风撩动庭中的树木,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

注释
引:一种文学或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至:到。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雁群:大雁的群体。
朝:凌晨。
庭树:庭园的树木。
孤客:单身旅居外地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闻:听到。

赏析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的真意原不在追根究底,接下来就宕开诗笔,以“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幕从事,调渭南主薄。入为监察御史。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长庆、宝历中,历夔、和二州刺史。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卒,世称刘宾客。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又著有《天论》等。有《刘禹锡集》四十卷。►760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秋风引》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秋风引》出自刘禹锡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5960.html

刘禹锡相关诗词

  •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暌间因以戏之

    刘禹锡〔唐朝〕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

  •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

    刘禹锡〔唐朝〕

    楚望何苍然,曾澜七百里。孤城寄远目,一写无穷已。
    荡漾浮天盖,四环宣地理。积涨在三秋,混成非一水。
    冬游见清浅,春望多洲沚.云锦远沙明,风烟青草靡。
    火星忽南见,月硖方东迤。雪波西山来,隐若长城起。
    独专朝宗路,驶悍不可止。支川让其威,蓄缩至南委。
    熊武走蛮落,潇湘来奥鄙。炎蒸动泉源,积潦搜山趾。
    归往无旦夕,包含通远迩。行当白露时,眇视秋光里。
    曙色未昭晰,露华遥斐舋.浩尔神骨清,如观混元始。
    北风忽震荡,惊浪迷津涘。怒激鼓铿訇,蹙成山岿硊.
    鹍鹏疑变化,罔象何恢诡。嘘吸写楼台,腾骧露鬐尾。
    景移群动息,波静繁音弭。明月出中央,青天绝纤滓。
    素光淡无际,绿静平如砥。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鲛人弄机杼,贝阙骈红紫。珠蛤吐玲珑,文鳐翔旖旎。
    水乡吴蜀限,地势东南庳。翼轸粲垂精,衡巫屹环峙。
    名雄七泽薮,国辨三苗氏。唐羿断修蛇,荆王惮青兕。
    秦狩迹犹在,虞巡路从此。轩后奏宫商,骚人咏兰芷。
    茅岭潜相应,橘洲傍可指。郭璞验幽经,罗含著前纪。
    观津戚里族,按道侯家子。联袂登高楼,临轩笑相视。
    假守亦高卧,墨曹正垂耳。契阔话凉温,壶觞慰迁徙。
    地偏山水秀,客重杯盘侈。红袖花欲然,银灯昼相似。
    兴酣更抵掌,乐极同启齿。笔锋不能休,藻思一何绮。
    伊余负微尚,夙昔惭知己。出入金马门,交结青云士。
    袭芳践兰室,学古游槐市。策慕宋前军,文师汉中垒。
    陋容昧俯仰,孤志无依倚。卫足不如葵,漏川空叹蚁。
    幸逢万物泰,独处穷途否。锻翮重叠伤,兢魂再三褫。
    蘧瑗亦屡化,左丘犹有耻。桃源访仙宫,薜服祠山鬼。
    故人南台旧,一别如弦矢。今朝会荆峦,斗酒相宴喜。
    为余出新什,笑抃随伸纸。晔若观五色,欢然臻四美。
    委曲风涛事,分明穷达旨。洪韵发华钟,凄音激清徵。
    羊濬要共和,江淹多杂拟。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轨。
    湘洲路四达,巴陵城百雉。何必颜光禄,留诗张内史。

  • 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刘禹锡〔唐朝〕

    更将何面上春台,百事无成老又催。
    唯有落花无俗态,不嫌憔悴满头来。

  • 海阳十咏·飞练瀑

    刘禹锡〔唐朝〕

    晶晶掷岩端,洁光如可把。琼枝曲不折,云片晴犹下。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前时明月中,见是银河泻。

  • 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

    刘禹锡〔唐朝〕

    禁漏晨钟声欲绝,旌旗组绶影相交。殿含佳气当龙首,
    阁倚晴天见凤巢。山色葱笼丹槛外,霞光泛滟翠松梢。
    多惭再入金门籍,不敢为文学解嘲。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秋风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