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出自宋朝苏轼的《鹊桥仙·七夕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拼音解读
gōu shān xiān zǐ ,gāo qíng yún miǎo ,bú xué chī niú nǚ 。fēng xiāo shēng duàn yuè míng zhōng ,jǔ shǒu xiè 、shí rén yù qù 。
kè chá céng fàn ,yín hé wēi làng ,shàng dài tiān fēng hǎi yǔ 。xiàng féng yī zuì shì qián yuán ,fēng yǔ sàn 、piāo rán hé chù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缑(gōu)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
云渺(miǎo):高远貌。
痴(chī)牛騃(ái)女:指牛郎织女。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
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
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chá):竹筏。
银河:天河。
尚(shàng):还。
前缘:前世的因缘。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赏析二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

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苏轼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绊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

全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的上一句是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该诗句出自苏轼的作品《鹊桥仙·七夕》。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887_4.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豆粥

    苏轼〔宋朝〕

    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
    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
    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
    萍虀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
    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
    身心颠倒不自知,更识人间有真味。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苏轼〔宋朝〕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世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 点绛唇(离恨)

    苏轼〔宋朝〕

    月转乌啼,画堂宫徵生离恨。美人愁闷。不管罗衣褪。
    清泪斑斑,挥断柔肠寸。嗔人问。背灯偷揾拭尽残妆粉。

  • 游博罗香积寺

    苏轼〔宋朝〕

    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
    东风摇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
    汪汪春泥已没膝,剡剡秋谷初分秧。
    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
    三山屏拥僧舍小,一溪雷转松阴凉。
    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
    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
    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琼肌香。
    岂惟牢丸荐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浆。
    诗成捧腹便绝倒,书生说食真膏肓。

  • 江神子·恨别

    苏轼〔宋朝〕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一)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二)

《鹊桥仙·七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