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出自清朝刘克庄的《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拼音解读
fán dēng duó jì huá 。xì gǔ qīn míng fā 。wù sè jiù shí tóng ,qíng wèi zhōng nián bié
qiǎn huà jìng zhōng méi ,shēn bài lóu xī yuè 。rén sàn shì shēng shōu ,jiàn rù chóu shí jiē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①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②霁(jì)华:月光皎洁。③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④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刘夙孙。宁宗嘉定二年以荫补将仕郎,为真州录事参军、潮州通判。以作《落梅》诗获罪,不仕二十余年。理宗端平初起历宗正簿、枢密院编修官、江东提刑等。淳祐六年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中书舍人。以劾权相史嵩之,贬知漳州。景定初迁工部尚书兼侍讲,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尝受学于真德秀。反对南宋朝廷茍安妥协。诗学晚唐,为江湖派诗重要代表。词风雄放沉厚,多感慨时事。有《后村先生大全集》。►2616篇诗文

“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的上一句是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的下一句是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该诗句出自刘克庄的作品《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575_3.html

刘克庄相关诗词

  • 题李斗南诗卷

    刘克庄〔宋朝〕

    君家两诗人,诗名满天地。
    大者扶宿酲,入论金銮事。
    小者乘天风,去草玉楼记。
    却后五百年,之子岂苗裔。
    奈何不神仙,亦复未富贵。
    抱瑟诸公门,索米长安市。

  •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

    刘克庄〔宋朝〕

    行藏自决于心,不消谋及门前客。平生慕用,著书玄晏,挂冠贞白。帝奖孤高,别加九锡,一筇双屐。更赐之车服,胙之茅土,依稀在、槐安国。
    频领竹宫清职。仰飞仙、犹龙无迹。与谁同去,挑包徐甲,负辕班特。蹉过明师,且寻狎友,杜康仪狄。笑谢公旷达,暮年垂泪,听桓郎笛。

  • 哭陈钥主簿

    刘克庄〔宋朝〕

    不但心孤介,生形亦怪奇。
    在为官长骂,没使邑人思。
    魂远乡犹隔,名微世未知。
    空存朋友谊,到此力何施。

  • 甲寅元月二首 其二

    刘克庄〔宋朝〕

    七袠骎骎病鲜欢,君恩犹许备祠官。
    婢传稚子屠苏酒,奴笑先生苜蓿槃。
    自叹管君今老秃,更悲庞嫂不团栾。
    新年辜负如筛饼,炮附煨姜胃尚寒。

  • 菩萨蛮(戏林推)

    刘克庄〔宋朝〕

    小鬟解事高烧烛。群花围绕摴蒲局。道是五陵儿。风骚满肚皮。
    玉鞭鞭玉马。戏走章台下。笑杀灞桥翁。骑驴风雪中。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