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出自唐朝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拼音解读

qiū kōng míng yuè xuán ,guāng cǎi lù zhān shī 。

jīng què qī wèi dìng ,fēi yíng juàn lián rù 。

tíng huái hán yǐng shū ,lín chǔ yè shēng jí

jiā qī kuàng hé xǔ ,wàng wàng kōng zhù l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注释未:不槐:窗声:深

创作背景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278篇诗文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的上一句是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的下一句是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该诗句出自孟浩然的作品《秋宵月下有怀》。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565_3.html

孟浩然相关诗词

  • 早寒有怀

    孟浩然〔唐朝〕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1]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朝〕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 伤岘山云表观主

    孟浩然〔唐朝〕

    少小学书剑,秦吴多岁年。归来一登眺,陵谷尚依然。
    岂意餐霞客,溘随朝露先。因之问闾里,把臂几人全。

  • 赴京途中遇雪

    孟浩然〔唐朝〕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 庭橘

    孟浩然〔唐朝〕

    明发览群物,万木何阴森。凝霜渐渐水,庭橘似悬金。
    女伴争攀摘,摘窥碍叶深。并生怜共蒂,相示感同心。
    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擎来玉盘里,全胜在幽林。

《秋宵月下有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