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出自唐朝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拼音解读

qiū kōng míng yuè xuán ,guāng cǎi lù zhān shī 。

jīng què qī wèi dìng ,fēi yíng juàn lián rù

tíng huái hán yǐng shū ,lín chǔ yè shēng jí 。

jiā qī kuàng hé xǔ ,wàng wàng kōng zhù l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现在回想,已是无言,唯有对着明月许愿:请在每个洒满月光的夜晚多停留片刻,因为每一滴月光,都带着我的思念。

注释未:不槐:窗声:深

创作背景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

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

鉴赏

  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278篇诗文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的上一句是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的下一句是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该诗句出自孟浩然的作品《秋宵月下有怀》。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565_2.html

孟浩然相关诗词

  • 来闍黎新亭作

    孟浩然〔唐朝〕

    八解禅林秀,三明给苑才。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
    傍险山查立,寻幽石径回。瑞花长自下,灵药岂须栽。
    碧网交红树,清泉尽绿苔。戏鱼闻法聚,闲鸟诵经来。
    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

  •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孟浩然〔唐朝〕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

    孟浩然〔唐朝〕

    秋入诗人意,巴歌和者稀。泛湖同逸旅,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杳冥云外去,谁不羡鸿飞。

  •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唐朝〕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 晚春卧病寄张八

    孟浩然〔唐朝〕

    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
    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
    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
    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

《秋宵月下有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