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出自唐朝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其六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拼音解读
wǎn gōng dāng wǎn qiáng ,yòng jiàn dāng yòng zhǎng 。shè rén xiān shè mǎ ,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
shā rén yì yǒu xiàn ,liè guó zì yǒu jiāng 。gǒu néng zhì qīn líng ,qǐ zài duō shā sh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注释挽:拉。当:应当。长:指长箭。擒:捉拿。列国:各国。疆:边界。苟能:如果能。侵陵:侵犯。岂:难道。

创作背景

  公元755年,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杜甫前去观看。不料吐蕃部队损失惨重,杜甫痛心疾首,写下了这首前出塞。

鉴赏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出塞》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意在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本篇原列第六首,是其中较有名的一篇。诗的前四句,很象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颇富韵致,饶有理趣,深得议论要领。所以黄生说它“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两个“当”,两个“先”,妙语连珠,开人胸臆,提出了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强调部伍要强悍,士气要高昂,对敌有方略,智勇须并用。四句以排句出之,如数家珍,宛若总结战斗经验。然而从整篇看,它还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而只是下文的衬笔。后四句才道出赴边作战应有的终极目的。“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直抒胸臆,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他认为,拥强兵只为守边,赴边不为杀伐。不论是为制敌而“射马”,不论是不得已而“杀伤”,不论是拥强兵而“擒王”,都应以“制侵陵”为限度,不能乱动干戈,更不应以黩武为能事,侵犯异邦。这种以战去战,以强兵制止侵略的思想,是恢宏正论,安边良策;它反映了国家的利益,人民的愿望。所以,张会在《杜诗府粹》里说,这几句“大经济语,借戍卒口说出”。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本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的上一句是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该诗句出自杜甫的作品《前出塞九首·其六》。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541_4.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杜甫〔唐朝〕

    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
    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 夏日李公见访

    杜甫〔唐朝〕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愿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预恐尊中尽,更起为君谋。

  • 江头四咏·栀子

    杜甫〔唐朝〕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 石壕吏

    杜甫〔唐朝〕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1]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杜甫〔唐朝〕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尚看王生抱此怀,
    在于甫也何由羡。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
    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惟生哀我未平复,
    为我力致美肴膳。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兼求富豪且割鲜,
    密沽斗酒谐终宴。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漩。
    老马为驹信不虚,当时得意况深眷。但使残年饱吃饭,
    只愿无事常相见。

《前出塞九首·其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