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出自先秦诗经的《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拼音解读

qǐ yuē wú yī ?yǔ zǐ tóng páo 。wáng yú xìng shī ,xiū wǒ gē máo 。yǔ zǐ tóng chóu !

qǐ yuē wú yī ?yǔ zǐ tóng zé 。wáng yú xìng shī ,xiū wǒ máo jǐ 。yǔ zǐ xié zuò !

qǐ yuē wú yī ?yǔ zǐ tóng shang 。wáng yú xìng shī ,xiū wǒ jiǎ bīng 。yǔ zǐ xié h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注释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②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一说指秦君。③同仇:共同对敌。④泽:通“襗”,内衣,如今之汗衫。⑤作:起。⑥裳:下衣,此指战裙。⑦甲兵:铠甲与兵器。⑧行:往。

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可是《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据今人考证,公元前771年(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确实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由于此诗旨在歌颂,也就是说以“美”为主,所以对秦军来说有巨大的鼓舞力量。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鲁定公四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

如前所述,秦人尚武好勇,反映在这首诗中则以气概胜。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无怪乎吴闿生《诗义会通》评为“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艺术效果,第一是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陈继揆《读诗臆补》说:“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第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的上一句是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的下一句是与子偕行。该诗句出自诗经的作品《秦风·无衣》。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4728_11.html

诗经相关诗词

  • 草虫(喓喓草虫)

    诗经〔先秦〕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1]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2]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 信南山

    诗经〔先秦〕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 大车(大车槛槛)

    诗经〔先秦〕

    【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1]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2]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谷则异室,死则同穴。[3]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4]

  • 鄘风·柏舟

    诗经〔先秦〕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 頍弁

    诗经〔先秦〕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

    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

    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々;既见君子,庶几有臧。

    有頍者弁,实维在首。尔酒既旨,尔肴既阜。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秦风·无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