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出自清朝袁枚的《秋海棠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拼音解读
xiǎo duǒ jiāo hóng yǎo tiǎo zī ,dú hán qiū qì fā huā chí
àn zhōng zì yǒu qīng xiāng zài ,bú shì yōu rén bú dé zh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中国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其中较突出的佳作主要有两类:即景抒情的旅游诗和叹古讽今的咏史诗。袁枚亦工文章,散文如《祭妹文》、《峡江寺飞泉亭记》等,骈文如《与蒋苕生书》、《重修于忠肃庙碑》等,传为名篇。袁枚又是乾、嘉时期主要诗论家之一。继明代公安派、竟陵派而持性灵说。《随园诗话》及《补遗》、《续诗品》是他诗论的主要著作。《随园诗话》除阐述性灵说以外,对历代诗人作品、流派演变及清代诗坛多有评述。《续诗品》则是仿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作,立36目,用四言韵文简括诗歌创作过程、方法、修养、技巧等具体经验体会,即所谓创作"苦心"。与公安派相比较,袁枚的性灵说更有反道学、反传统的特点,指出诗并非说教的手段,而要抒写性灵。他把"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习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的追求。他并不一概地反对诗歌形式的声律藻饰、骈丽用典等讲究,只要求从属于表现性灵。袁枚的性灵说较公安派前进了一步,全面而完整,被认为是明、清性灵说的主要代表者。袁枚文学思想还广涉文论及文学发展、文体作用等各个方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他的文论不及诗论影响深广。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编10卷等。尺牍、说部等30余种。►3622篇诗文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的下一句是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该诗句出自袁枚的作品《秋海棠》。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230296_1.html

袁枚相关诗词

  • 宣州道上遇孙敦夫太守作 其二

    袁枚〔清朝〕

    居停那敢忘君家,春雨盈盈烛影斜。
    还借君家池上水,照侬初次插宫花。

  • 喜老七首 其五

    袁枚〔清朝〕

    老姊相依住,将开百岁筵。
    老妻亦八十,齐眉在案前。
    僮奴各班白,霜雪盈其巅。
    人指老人国,我游羲皇天。
    更有分寿者,率儿孙乞怜。
    要我手摩顶,以为结善缘。
    偶然游四方,观者走跰跹。
    以为觇一面,胜如遇一仙。
    我乃冁然笑,人老竟值钱。

  • 选诗

    袁枚〔清朝〕

    消夏閒无事,将人诗卷看。
    选诗如选色,总觉动心难。

  • 挽金纤纤联

    袁枚〔清朝〕

    双拜花前,已偿负笈从游愿;
    五年灯下,未了抽簪劝学心。

  • 飞来寺

    袁枚〔清朝〕

    不是青山生羽翼,缘何两峡如人立。
    空中一寺更嵚奇,楼台直欲将天逼。
    我来小住带玉堂,迎面一片屏风张。
    浓绿万重裹锦绣,当时帝子犹深藏。
    攀厓绕磴寻幽径,流泉未见声先迎。
    拿云三树一根连,不知木母如何孕。
    条条白练从空斜,银河乱落风雷哗。
    妙有萧斋当瀑起,坐来看水如看花。
    云外忽闻曳杖响,老僧抱诗来见访。
    半是吟声半水声,一时佳处难分赏。
    下界钟鸣日渐昏,转身急学猿猱奔。
    戏立山门指山笑,世间我亦解飞人。

《秋海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