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出自唐朝杜甫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拼音解读
huā jìn gāo lóu shāng kè xīn ,wàn fāng duō nán cǐ dēng lín 。
jǐn jiāng chūn sè lái tiān dì ,yù lěi fú yún biàn gǔ jīn
běi jí cháo tíng zhōng bú gǎi ,xī shān kòu dào mò xiàng qīn 。
kě lián hòu zhǔ hái cí miào ,rì mù liáo wéi liáng fǔ yí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直译
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
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从古到今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父吟。

注释
(1)客心:客居者之心。
(2)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浮云变古今: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5)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6)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父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父”通“甫”读三声fǔ传说诸葛亮曾经写过一首《梁父吟》的歌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64年(唐代宗广德二年)春,杜甫在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蕃又破松、维、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诗中“西山寇盗”即指吐蕃,“万方多难”也以吐蕃入侵为最烈,同时,也指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日益衰败景象。

赏析

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诗人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这首七律,格律严谨。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颈联为流水对,有一种飞动流走的快感。在语言上,特别工于各句(末句例外)第五字的锤炼。首句的“伤”,为全诗点染一种悲怆气氛,而且突如其来,造成强烈的悬念。次句的“此”,兼有“此时”、“此地”、“此人”、“此行”等多重含义,也包含着“只能如此而已”的感慨。三句的“来”,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四句的“变”,浮云如白云变苍狗,世事如沧海变桑田,一字双关,引发读者作联翩无穷的想象。五句的“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从而使六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七句的“还”,是“不当如此而居然如此”的语气,表示对古今误国昏君的极大轻蔑。只有末句,炼字的重点放在第三字上,“聊”是“不甘如此却只能如此”的意思,抒写诗人无可奈何的伤感,与第二句的“此”字遥相呼应。

尤其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方面起着突出的作用。全诗写登楼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是从空间着眼;“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样就兼顾了空间和时间,增强了意境的立体感。单就空间而论,无论西北的锦江、玉垒,或者城南的后主祠庙,都是远处的景物;开端的“花近高楼”却近在咫尺之间。远景近景互相配合,便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历代诗家对于此诗评价极高。清人浦起龙评论说:“声宏势阔,自然杰作。”(《读杜心解》卷四)沈德潜更为推崇说:“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唐诗别裁》卷十三)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上一句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下一句是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该诗句出自杜甫的作品《登楼》。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20_2.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寄薛三郎中(据)

    杜甫〔唐朝〕

    人生无贤愚,飘飖若埃尘。自非得神仙,谁免危其身。
    与子俱白头,役役常苦辛。虽为尚书郎,不及村野人。
    忆昔村野人,其乐难具陈。蔼蔼桑麻交,公侯为等伦。
    天未厌戎马,我辈本常贫。子尚客荆州,我亦滞江滨。
    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春复加肺气,此病盖有因。
    早岁与苏郑,痛饮情相亲。二公化为土,嗜酒不失真。
    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闻子心甚壮,所过信席珍。
    上马不用扶,每扶必怒嗔。赋诗宾客间,挥洒动八垠。
    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青草洞庭湖,东浮沧海漘.
    君山可避暑,况足采白蘋.子岂无扁舟,往复江汉津。
    我未下瞿塘,空念禹功勤。听说松门峡,吐药揽衣巾。
    高秋却束带,鼓枻视青旻.凤池日澄碧,济济多士新。
    余病不能起,健者勿逡巡。上有明哲君,下有行化臣。

  • 赠翰林张四学士

    杜甫〔唐朝〕

    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溟。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
    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无复随高凤,空馀泣聚萤。
    此生任春草,垂老独漂萍。倘忆山阳会,悲歌在一听。

  • 石龛

    杜甫〔唐朝〕

    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为官采美箭,五岁供梁齐。
    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奈何渔阳骑,飒飒惊烝黎。

  • 别张十三建封

    杜甫〔唐朝〕

    尝读唐实录,国家草昧初。刘裴建首义,龙见尚踌躇。
    秦王拨乱姿,一剑总兵符。汾晋为丰沛,暴隋竟涤除。
    宗臣则庙食,后祀何疏芜。彭城英雄种,宜膺将相图。
    尔惟外曾孙,倜傥汗血驹。眼中万少年,用意尽崎岖。
    相逢长沙亭,乍问绪业馀。乃吾故人子,童丱联居诸。
    挥手洒衰泪,仰看八尺躯。内外名家流,风神荡江湖。
    范云堪晚友,嵇绍自不孤。择材征南幕,湖落回鲸鱼。
    载感贾生恸,复闻乐毅书。主忧急盗贼,师老荒京都。
    旧丘岂税驾,大厦倾宜扶。君臣各有分,管葛本时须。
    虽当霰雪严,未觉栝柏枯。高义在云台,嘶鸣望天衢。
    羽人扫碧海,功业竟何如。

  •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杜甫〔唐朝〕

    汝去迎妻子,高秋念却回。即今萤已乱,好与雁同来。
    东望西江水,南游北户开。卜居期静处,会有故人杯。
    楚塞难为路,蓝田莫滞留。衣裳判白露,鞍马信清秋。
    满峡重江水,开帆八月舟。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

《登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