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出自唐朝张曙的《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原文赏析:
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拼音解读
zhěn zhàng xūn lú gé xiù wéi ,èr nián zhōng rì kǔ xiàng sī ,xìng huā míng yuè shǐ yīng zhī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hé chù qù ,jiù huān xīn mèng jiào lái shí ,huáng hūn wēi yǔ huà lián chu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枕边薰炉的香烟在帐幕飘袅,两年来我整天苦苦地怀念你。明月和杏花明白我的心思。
我为了寻你走遍天上人间,终于与你重新欢聚在一起,醒来才知道这又是在梦里。如今正是小雨纷飞的黄昏,画帘默默无声凄清地低垂。

注释
枕障:枕头和屏障。
薰(xūn)炉:用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杏花明月:杏花每年春天盛开,月亮每月一度圆缺,故以之拟指岁月时间。
始应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天上人间:天上和人间。
觉:醒。
画帘:精绣、垂彩之帘。

参考资料:
严迪昌.《中华古词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48
杨光治.《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33-34

简析

在晚唐,张曙的名气并不大,存词无多,《全唐诗》仅录一首,即这首《浣溪沙》词。这首小词,委婉地抒写了相思之苦。眼前房帷依旧,花月如常,而斯人隔绝已两年。人间天上,无处寻觅。“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此情此景,益增相思。全词情思缠绵,真挚感人。

赏析

词的上阕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颇见精巧。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内枕屏、薰炉与绣帷间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种人去楼空、远隔天涯的联想。第三句,杏花明月用来作为春秋季节的特征,并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人的感知,点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这样写,的确为词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与惆怅。

词的下阕构意佳妙。代为设想爱姬已逝,却不愿信其逝,故着一问句,愈见其恍惚哀恸之态。下面两句更妙,旧日的欢情只有在新梦中重现,正当缠绵悱恻之际,忽然醒来,惟有“枕障薰炉隔绣帷”,此时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到此意犹未足,再着力添上一笔,醒来之时,正值黄昏,画帘低垂,雨声沥沥,真是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境界。古人曾说,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如这首词的结句,不仅为全词增添了画意诗情,并且给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余地,真是所谓词家本色,故能打动悼亡者之心。

纵观全词,词的上片先写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炉、绣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面对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爱姬。遐想当年,他与爱姬情之融融,爱之切切。深情所系,爱姬逝去的两年之中,每日情思袅袅,过往的回忆使他无法忘怀,不禁邀请春花、明月与之共语。因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确实哀婉动人。下片写梦中相会,情到深处,悼亡人竟不信爱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寻觅,但都成空,只好在梦乡重温旧情,而这往日的欢乐,又仿佛别添几分新鲜。这新鲜,是经年之后爱情的一种升华。全词写得真切、自然、哀婉动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作者介绍

张曙

张曙

张曙(772-846),小字阿灰。排行五十,南阳(今属河南)人。曙文章秀丽,才名颇著。僖宗中和初,赴西川应举,时人皆呼为“将来状元”,曙亦以此自负。然是年竟未第,至昭宗大顺二年(891)方登进士第。与诗人崔涂、杜荀鹤有交往唱酬。曾任拾遗,官至右补阙。《全唐诗》存诗1首,词1首,分为二人,误。宋吴幵《优古堂诗话·沿袭不失为佳》条尚录有其《途中闻蝉》诗4句。《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诗词迷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mingju/2498.html

猜您喜欢

名句类别

张曙的诗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