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治学

陈寅恪对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治学领域和治学方法有明确、清晰的说明。

甲骨研究

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徵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

二重证据

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作者介绍

王国维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因病归国,执教于南通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1916年,赴上海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1925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證、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并称“五星聚奎”。1927年6月,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遗书中有“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之语。陈寅恪称其“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静安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著有《观堂集林》、《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人间词》、《殷周制度论》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词迷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wenzhang/6585.html

王国维的诗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