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怨/闺怨(柳色参差掩画楼)

司马扎〔唐朝〕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拼音解读
liǔ sè cān chà yǎn huà lóu ,xiǎo yīng tí sòng mǎn gōng chóu 。
nián nián huā luò wú rén jiàn ,kōng zhú chūn quán chū yù gō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这首诗题为“宫怨”,却没有出现宫女的形象,而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宫苑景物和环境气氛的描写,烘托、暗示出宫女的愁怨之情。

头两句抓住深宫寂寥、令人厌倦的特点,着眼于“柳色”和“莺啼”,描绘柳掩画楼、莺啼晓日,表现出“深锁春光一院愁”(刘禹锡《春词》)的情境。“柳色参差”,用语精炼,不仅写出宫柳的柔条长短参差,而且表现出它在晨曦中的颜色明暗、深浅不一。“掩画楼”,则写出宫柳枝叶繁茂、树荫浓密。宫苑中绿荫画楼,莺声宛啭,本是一派明媚春光。但失去自由、失去爱情的宫女,对此却别有一种感受。清晨,柳荫中传来一声声莺啼,反引起宫女们心中无穷愁绪,整个宫苑充满了凄凉悲愁的气氛。暮春柳色掩映画楼,透露出春愁锁闭、美人迟暮之感。

后两句写落花,以宫花零落、随水流逝的景象,宫花非不美,但年年自开自落,无人观赏,无声无息地凋零,飘入御沟随流水逝去。在宫女看来,自己的命运与这落花又何其相似!“无人见”,写出宫女被幽禁之苦:“逐春泉”,喻韶光的流逝。前面着一“空”字,表达了宫女的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正如明代唐汝询《唐诗解》所说:“因想已容色凋谢而人莫知,正如花之湮灭沟中耳!”

作者介绍

司马扎

司马扎

司马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宣宗大中(847~858)前后在世。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40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宫怨/闺怨(柳色参差掩画楼)》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宫怨/闺怨(柳色参差掩画楼)》出自司马扎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8403.html

司马扎相关诗词

  • 宿寿安甘棠馆·行人方倦役

    司马扎〔唐朝〕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 古边卒思归

    司马扎〔唐朝〕

    有田不得耕,身卧辽阳城。
    梦中稻花香,觉后战血腥。
    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中原半烽火,比屋皆点行。
    边土无膏腴,闲地何必争。
    徒令执耒者,刀下死纵横。

  • 涂中寄薛中裕

    司马扎〔唐朝〕

    贫交千里外,失路更伤离。
    晓泪芳草尽,夜魂明月知。
    空山连野外,寒鸟下霜枝。
    此景正寥落,为君玄发衰。

  • 筑台

    司马扎〔唐朝〕

    魏国昔强盛,宫中金玉多。
    征丁筑层台,唯恐不巍峨。
    结构切星汉,跻攀横绮罗。
    朝观细腰舞,夜听皓齿歌。
    讵念人力劳,安问黍与禾。
    一朝国既倾,千仞堂亦平。
    舞模衰柳影,歌留草虫声。
    月照白露寒,苍苍故邺城。
    汉文有遗美,对此清飙生。

  • 登河中鹳雀楼

    司马扎〔唐朝〕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宫怨/闺怨(柳色参差掩画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