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八首·其三

温庭筠〔唐朝〕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拼音解读
sū xiǎo mén qián liǔ wàn tiáo ,sān sān jīn xiàn fú píng qiáo 。
huáng yīng bú yǔ dōng fēng qǐ ,shēn bì zhū mén bàn wǔ yā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鉴赏

这是一首咏柳之词,是一种咏物的小令。词如一幅春柳图,春柳如画,画柳传神,画中寄情,令人遐想。此词与作者另一首咏柳词《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相比,柳所在地不同,内容亦有异,但艺术风格则相同:婉约、含蓄、绚丽。

此词咏西湖之柳。暗寄对古代名妓生活的欣赏之情。头二句描写苏小小门前的柳树丽姿。“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苏小小家门前柳树很多,柳枝千条万条垂挂在西湖边,细长金色的柳丝轻抚着平桥。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毵毵,形容柳条细长。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将春柳与钱塘名妓联系在一起,使词中的春柳具有西湖之柳特色。春柳与美人相映,春柳自然更美。后二句写日暮时苏小小门内的柳树。“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黄莺不语,指日暮之时。陆游《晚行湖上》:“高林日暮无莺语,深巷人归有犬随。”即其例。傍晚时候,春风吹来,苏小小家朱红大门已紧紧地关上,只有春风伴随着柳枝。末句“舞腰”实为双关,既指如腰之柳,同时亦暗指细腰美人,读者自可联想到其人。黄莺休息,朱门紧闭,只有春风无声地吹动柳枝,环境十分安静。作者对古代名妓艳情的欣赏,自在其中。这种情调是属于作者所属阶级的趣味的。

这首《杨柳枝》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咏物与写人和谐地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深闭朱门伴舞腰”,在写柳之可爱以后,结合写了古代的女性,既丰富了咏物的内容,又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只客观地咏物写人,而读者从中自可领略所咏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这两首词的咏物和表达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联想等手法来实现的。二、四句均在咏柳,描写柳,但并未点出柳字,而分别用了借代、比喻等修辞方法暗写柳。深闭朱门,东风伴柳,使人产生联想。这种手法既是造成这首词婉约含蓄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想象的余地。作者在这首词中选用词语注意色泽的巧妙搭配,如朱门、金线、黄莺,包含了红黄二色。这些词语色彩绚丽,搭配自然,也是温词的特色之一。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少敏悟,工诗词。数举进士不第。宣宗大中中,以搅扰试场,黜为随县尉。襄阳节度使徐商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至长安,任国子助教。贬方城尉,卒。其诗辞藻华丽,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不及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后收入《花间集》,为花间派词人之首,又与韦庄并称温韦,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时试律赋,八韵一篇,相传庭筠文思敏捷,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韵只须八叉八吟,故号为温八叉、温八吟,有《金筌集》及诗集等。►333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杨柳八首·其三》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杨柳八首·其三》出自温庭筠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8274.html

温庭筠相关诗词

  • 寒食前有怀

    温庭筠〔唐朝〕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残芳荏苒双飞蝶,
    晓睡朦胧百啭莺。旧侣不归成独酌,故园虽在有谁耕。
    悠然更起严滩恨,一宿东风蕙草生。

  • 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

    温庭筠〔唐朝〕

    【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 题端正树

    温庭筠〔唐朝〕

    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
    草木荣枯似人事,绿阴寂寞汉陵秋。

  • 锦城曲

    温庭筠〔唐朝〕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江风吹巧剪霞绡,
    花上千枝杜鹃血。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怨魄未归芳草死,
    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 春洲曲

    温庭筠〔唐朝〕

    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苏小慵多兰渚闲,融融浦日鵁鶄寐。
    紫骝蹀躞金衔嘶,堤上扬鞭烟草迷。
    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杨柳八首·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