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罗隐〔唐朝〕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拼音解读
jiā guó xìng wáng zì yǒu shí ,wú rén hé kǔ yuàn xī shī 。
xī shī ruò jiě qīng wú guó ,yuè guó wáng lái yòu shì shuí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作者介绍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本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余杭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排行十五。举进士,十余年不第。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始为衡阳主簿。僖宗乾符三年(876)因父殁丁忧回乡。除服又往游京师,广明中遇黄巢攻陷长安,归隐于池州梅根浦。梁太祖(朱全忠)曾以谏议召,不至。依镇海节度使钱镠,光启三年(887),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掌书记。昭宗天祐三年(906)充节度判官。后梁开平二年(908)授给事中,次年迁盐铁发运副使。寓于萧山,十二月病卒。隐善小品文,多讽世之作。其《谗书》5卷颇享盛名。诗与宗人罗虬、罗邺齐名,称江东三罗。又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以诗往还。诗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诗句脍炙人口,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谁辛苦为谁甜”等,至今传为口语。擅长咏史,各体中尤工七律。清洪亮吉云:“七律至唐末造,惟罗昭谏最感慨悲凉,沉郁顿挫,实可远绍浣花(杜甫),近俪玉溪(李商隐),……迥非他人所及。”(《北江诗话》卷六)七绝亦有特色。书目记载有《江东集》、《甲乙集》及其他著作多种。►400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西施》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西施》出自罗隐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8175.html

罗隐相关诗词

  • 送宣武徐巡官

    罗隐〔唐朝〕

    傲睨公卿二十年,东来西去只悠然。白知关畔元非马,
    玄觉壶中别有天。汉帝诏衔应异日,梁王风雪是初筵。
    临行不惜刀圭便,愁杀长安买笑钱。

  • 游江夏口

    罗隐〔唐朝〕

    醉别江东酒一杯,往年曾此驻尘埃。鱼听建业歌声过,
    水看瞿塘雪影来。黄祖不能容贱客,费祎终是负仙才。
    平生胆气平生恨,今日江边首懒回。

  • 寄袁皓侍郎

    罗隐〔唐朝〕

    东台失路岐,荣辱事堪悲。我寝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风尘惭上品,才业愧明时。千里芙蓉幕,何由话所思。

  • 送王使君赴苏台

    罗隐〔唐朝〕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两地干戈连越绝,
    数年麋鹿卧姑苏。疲甿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
    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罗隐〔唐朝〕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香暖几飘袁虎扇,
    格高长对孔融樽。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西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