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杜甫〔唐朝〕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拼音解读
wǔ yè lòu shēng cuī xiǎo jiàn ,jiǔ zhòng chūn sè zuì xiān táo 。
jīng qí rì nuǎn lóng shé dòng ,gōng diàn fēng wēi yàn què gāo 。
cháo bà xiāng yān xié mǎn xiù ,shī chéng zhū yù zài huī háo 。
yù zhī shì zhǎng sī lún měi ,chí shàng yú jīn yǒu fèng m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戴红巾报时官手执更筹报晓,更衣官才给皇帝送上翠云裘。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日光初照遮阳的掌扇在晃动,香烟缭绕黄袍上面绣龙飘浮。早朝结束还须为皇帝写诏书,佩玉叮当贾至回到凤凰池头。

注释⑴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⑵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⑶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⑷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⑸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⑹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鉴赏

贾至写过一首《早朝大明宫》,全诗是:“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当时颇为人注目,杜甫岑参王维都曾作诗相和。王维的这首和作,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别具艺术特色。

诗一开头,诗人就选择了“报晓”和“进翠云裘”两个细节,显示了宫廷中庄严、肃穆的特点,给早朝制造气氛。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警百官,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是夜间计时的竹签。这里以“鸡人”送“晓筹”报晓,突出了宫中的“肃静”。尚衣局是专门掌管皇帝衣服的。“翠云裘”是绣有彩饰的皮衣。“进”字前着一“方”字,表现宫中官员各遵职守,工作有条不紊。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诗人以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表现场面的宏伟庄严和帝王的尊贵。层层叠叠的宫殿大门如九重天门,迤逦打开,深邃伟丽;万国的使节拜倒丹墀,朝见天子,威武庄严。以九天阊阖喻天子住处,大笔勾勒了“早朝”图的背景,气势非凡。“宫殿”即题中的大明宫,唐代亦称蓬莱宫,因宫后蓬莱池得名,是皇帝接受朝见的地方。“万国衣冠拜冕旒”,标志大唐鼎盛的气象。“冕旒”本是皇帝戴的帽子,此代指皇帝。在“万国衣冠”之后着一“拜”字,利用数量上众与寡、位置上卑与尊的对比,突出了大唐帝国的威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背景。

如果说颔联是从大处着笔,那么颈联则是从细处落墨。大处见气魄,细处显尊严,两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作者于大中见小,于小中见大,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仙掌”是形状如扇的仪仗,用以挡风遮日。日光才临,仙掌即动,“临”和“动”,关联得十分紧密,充分显示皇帝的骄贵。“衮龙”亦称“龙衮”,是皇帝的龙袍。“傍”字写飘忽的轻烟,颇见情态。“香烟”照应贾至诗中的“衣冠身惹御炉香”。贾至诗以沾沐皇恩为意,故以“身惹御炉香”为荣;王维诗以帝王之尊为内容,故着“欲傍”为依附之意。作者通过仙掌挡日、香烟缭绕制造了一种皇庭特有的雍容华贵氛围。

结尾两句又关照贾至的“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贾至时任中书舍人,其职责是给皇帝起草诏书文件,所以说“朝朝染翰侍君王”,归结到中书舍人的职责。王维的和诗也说,“朝罢”之后,皇帝自然会有事诏告,所以贾至要到中书省的所在地凤池去用五色纸起草诏书了。“佩声”,是以身上佩带的饰物发出的声音代人,这里即代指贾至。不言人而言“佩声”,于“佩声”中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这首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阶段,写出了大明宫早朝的气氛和皇帝的威仪,同时,还暗示了贾至的受重用和得意。这首和诗不和其韵,只和其意,雍容伟丽,造语堂皇,格调十分谐和。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说:“盛唐人和诗不和韵”,于此可窥一斑。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出自杜甫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6881.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杜甫〔唐朝〕

    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
    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
    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
    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
    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

  • 竖子至

    杜甫〔唐朝〕

    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
    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

  • 游龙门奉先寺

    杜甫〔唐朝〕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杜甫〔唐朝〕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杜甫〔唐朝〕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
    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