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李白〔唐朝〕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 一作: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拼音解读
jiāng chéng rú huà lǐ ,shān wǎn wàng qíng kōng 。(shān wǎn yī zuò :xiǎo )
liǎng shuǐ jiá míng jìng ,shuāng qiáo luò cǎi hóng 。
rén yān hán jú yòu ,qiū sè lǎo wú tóng 。
shuí niàn běi lóu shàng ,lín fēng huái xiè gō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注释⑴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⑵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⑶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⑷双桥:指凤凰桥和济川桥,隋开皇(隋文帝年号,公元581~600年)年间所建。彩虹:指水中的桥影。⑸人烟:人家里的炊烟。⑹北楼:即谢朓楼。⑺谢公:谢朓。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节后。

鉴赏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做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做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的建筑。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水》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诗人那寂寞的心情,读者是可以想象的。宣城是他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923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秋登宣城谢脁北楼》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出自李白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5438.html

李白相关诗词

  • 赠从弟冽

    李白〔唐朝〕

    楚人不识货,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 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 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 少年行三首·其三

    李白〔唐朝〕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妓女,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 相和歌辞·白头吟二首

    李白〔唐朝〕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将买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颠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
    弃妾已去难重回。古时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锦水东流碧,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相如去蜀谒武帝,赤车驷马生辉光。一朝再览大人作,
    万乘忽欲凌云翔。闻道阿娇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
    相如不忆贫贱日,官高金多聘私室。茂陵姝子皆见求,
    文君欢爱从此毕。泪如双泉水,行堕紫罗襟。
    五起鸡三唱,清晨白头吟。长吁不整绿云鬓,
    仰诉青天哀怨深。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枝羞故林。头上玉燕钗,
    是妾嫁时物,赠君表相思,罗袖幸时拂。莫卷龙须席,
    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还有梦来时。鹔鹴裘在锦屏上,
    自君一挂无由披。妾有秦楼镜,照心胜照井。
    愿持照新人,双对可怜影。覆水却收不满杯,
    相如还谢文君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有青陵台。

  • 入朝曲(一作鼓吹入朝曲)

    李白〔唐朝〕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槌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裾烂明星。朝罢沐浴闲,遨游阆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乐恩荣。

  • 答友人赠乌纱帽

    李白〔唐朝〕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z5.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