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宋朝〕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拼音解读
yè yǐn dōng pō xǐng fù zuì ,guī lái fǎng fó sān gèng 。jiā tóng bí xī yǐ léi míng 。qiāo mén dōu bú yīng ,yǐ zhàng tīng jiāng shēng 。
zhǎng hèn cǐ shēn fēi wǒ yǒu ,hé shí wàng què yíng yíng 。yè lán fēng jìng hú wén píng 。xiǎo zhōu cóng cǐ shì ,jiāng hǎi jì yú shē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注释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縠纹:比喻水波细纹。
縠,绉纱。

英译

Riverside DaffodilsSu Shi

Drinking at Eastern Slope by night,I sober, then get drunk again.When I come back, it's near midnight,I hear the thunder of my houseboy's snore;I knock but no one answers the door.What can I do but, leaning on my cane,Listen to the river's refrain?

I long regret I am not master of my own.When can I ignore the hums of up and down?In the still night the soft winds quiverOn ripples of the river.From now on I would vanish with my little boat;For the rest of my life on the sea I would float.

赏析

上片赏析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接着,下面三句,写词人已到寓所、在家门口停留下来的情景:“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走笔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赏析

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

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庄子“汝身非汝有也”、“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之言,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既饱含哲理又一任情性,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顾盼眼前江上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

“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出自苏轼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5098.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和代器之

    苏轼〔宋朝〕

    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余春。
    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

  • 次韵子由岐下诗 柳

    苏轼〔宋朝〕

    今年手自栽,问我何年去。
    他年我复来,摇落伤人意。

  •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

    苏轼〔宋朝〕

    晏婴不满六尺长,高节万仞陵首阳。
    青衫白发不自叹,富贵在天那得忙。
    十年闭户乐幽独,百金购书收散亡。
    朅来东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奸强。
    孔融不肯下曹操,汲黯本是轻张汤。
    虽无尺棰与寸刃,口吻排击含风霜。
    自言静中阅世俗,有似不饮观酒狂。
    衣巾狼藉又屡舞,傍人大笑供千场。
    交朋翩翩去略尽,惟吾与子犹彷徨。
    世人共弃君独厚,岂敢自爱恐子伤。
    朝来告别惊何速,归意已逐征鸿翔。
    匡庐先生古君子,挂冠两纪鬓未苍。
    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
    君归为我道名姓,幅巾他日容登堂。

  •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

    苏轼〔宋朝〕

    君家四壁如相如,卷藏天禄吞石渠。
    岂惟邺侯三万轴,家有世南行秘书。
    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未许中郎得异书,且与扬雄说奇字。
    清江萦山碧玉环,下有老龙千古闲。
    知君好事家有酒,化为老人夜扣关。
    留侯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
    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编足。

  • 阅世堂诗赠任仲微

    苏轼〔宋朝〕

    任公镇西南,尝赠绕朝策。
    当时若尽用,善阵无赫赫。
    凄凉十年后,邪正久已白。
    却留封德彝,天意眇难测。
    象贤真骥种,号诉甘百谪。
    岂云报私仇,祸福指络脉。
    高才食旧德,但恐里门窄。
    伤心千骑归,赠印黄壤隔。
    惟有亭前桧,阅世不改色。
    千年与井在,记此王粲宅。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