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

杜甫〔唐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拼音解读
bái dì chéng zhōng yún chū mén ,bái dì chéng xià yǔ fān pén 。
gāo jiāng jí xiá léi tíng dòu ,gǔ mù cāng téng rì yuè hūn 。
róng mǎ bú rú guī mǎ yì ,qiān jiā jīn yǒu bǎi jiā cún 。
āi āi guǎ fù zhū qiú jìn ,tòng kū qiū yuán hé chù c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
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
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注释
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戎马:指战马,比喻战争。归马:从事耕种的马。出自《尚书·武成》“归马放牛”,比喻战争结束。
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恸哭:失声痛哭。秋原:秋天原野。

参考资料: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72-273
葛晓音.杜甫诗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157

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的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在暴风骤雨之后,描绘的是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图景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忧愁和痛苦。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像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像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

在艺术上,这首也很有特色:首先,境界开阔。诗人在描写上富有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诗歌中,诗人描写了暴风骤雨的景象,同时又给读者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其次,借景抒情。在诗歌中,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参考资料:
杜甫 著 邓魁英 编.杜甫选集:中华书局,1986:272-273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08-509
葛晓音.杜甫诗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157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当时西川军阀混战,烽烟不断,吐蕃也不断入侵蜀地。诗人亲眼目睹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极端痛苦,内心充满了忧愁。于是,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到处流浪的百姓,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508-509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白帝》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白帝》出自杜甫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462.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杜甫〔唐朝〕

    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还闻献士卒,足以静风尘。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临危经久战,用急始如神。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
    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

  •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杜甫〔唐朝〕

    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此地生涯晚,遥悲水国秋。
    孤城一柱观,落日九江流。使者虽光彩,青枫远自愁。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唐朝〕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杜甫〔唐朝〕

    碧草逢春意,沅湘万里秋。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
    磨灭馀篇翰,平生一钓舟。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
    新作湖边宅,远闻宾客过。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
    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
    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赋诗分气象,佳句莫频频。

  • 赤甲

    杜甫〔唐朝〕

    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炙背可以献天子,
    美芹由来知野人。荆州郑薛寄书近,蜀客郗岑非我邻。
    笑接郎中评事饮,病从深酌道吾真。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白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