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成

杜甫〔唐朝〕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
拼音解读
bèi guō táng chéng yīn bái máo ,yuán jiāng lù shú fǔ qīng jiāo 。
qī lín ài rì yín fēng yè ,lóng zhú hé yān dī lù shāo 。
zàn zhǐ fēi wū jiāng shù zǐ ,pín lái yǔ yàn dìng xīn cháo 。
páng rén cuò bǐ yáng xióng zhái ,lǎn duò wú xīn zuò jiě ch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堂用白茅盖成,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从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葱的景色。
草堂修在桤林深处,桤林茂密透不进强烈的阳光,仿佛漠漠轻烟笼罩着,连风吹叶子,露水滴树梢都能听到。
草堂的落成,使乌鸦带领小鸟翔集,让燕子也来筑巢。
旁人把草堂错比成扬雄的草玄堂,我可是懒惰之人,也无心像扬雄那样作《解嘲》文章。

注释
堂:即“草堂”。成,落成。
背郭:背负城郭。草堂在成都城西南三里,故曰背郭。
荫白茅:用茅草覆盖。
缘江路熟:堂在浣花溪上,溪近锦江,故得通称江。江边原无路,因营草堂,缘江往来,竟走出来一条络,故曰缘江路熟。熟,熟悉。
俯青郊:面对郊野。堂势较高,故用府字。开头二句写堂之形势及所用材料。
桤(qī):落叶乔木,叶长倒卵形,果穗椭圆形,下垂,木质较软,嫩叶可作茶的代用品。
将:率领。
扬雄,西汉末年大赋家。其宅在成都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

参考资料: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50-151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从环境背景勾勒出草堂的方位。中间四句写草堂本身之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把诗人历尽战乱之后新居初定时的生活和心情,细致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桤林碍日”、“笼竹和烟”,写出草堂的清幽。它隐在丛林修篁深处,透不进强烈的阳光,好像有一层漠漠轻烟笼罩着。“吟风叶”,“滴露梢”,是“叶吟风”,“梢滴露”的倒文。说“吟”,说“滴”,则声响极微。连这微细的声响都能察觉出,可见诗人生活的宁静;他领略、欣赏这草堂景物,心情和草堂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眼里,乌飞燕语,各有深情。“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乳燕定新巢”,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这两句“盖因乌飞燕语而类己之携雏卜居,其乐与之相似。此比也,亦兴也”。诗人正是以他自己的欢欣,来体会禽鸟的动态的。在这之前,他像那“绕树三匝,无枝可栖”的乌鹊一样,带着孩子们奔波于关陇之间,后来才飘流到这里。草堂营成,不但一家人有了个安身之处,连禽鸟也都各得其所。翔集的飞乌,营巢的燕子,也与诗人一同喜悦。在写景状物的诗句中往往寓有比兴之意,这是杜诗的特点之一。然而杜甫居住的草堂,毕竟不同于陶渊明归隐的田园,杜甫为了避乱才来到成都,他初来成都时,就怀着“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鸟雀各夜归,中原杳茫茫”(《成都府》)的羁旅之思;直到后来,他还是说:“此身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因而草堂的营建,对他只不过是颠沛流离的辛苦途程中的歇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从这个意义来说,尽管新居初定,景物怡人,而在宁静喜悦的心情中,总不免有彷徨忧伤之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这种复杂而微妙的矛盾心理状态,通过“暂止飞乌”的“暂”字微微地透露了出来。

尾联“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有两层涵意。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故址在成都少城西南角,和杜甫的浣花草堂有着地理上的联系。杜甫在浣花草堂吟诗作赋,幽静而落寞的生活,有些和左思《咏史》诗里说的“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的情况相类似。扬雄曾闭门著书,写他那模拟《周易》的《太玄》,草玄堂因而得名。当杜甫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寄给他的诗说:“传道招提客,诗书自讨论。……草《玄》今已毕,此后更何言?”(《赠杜二拾遗》)就拿他和扬雄写《太玄》相比;可是他的答复却是:“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酬高使君相赠》)这诗说草堂不能比拟扬雄宅,也是表示他自己并没有像扬雄那样,写《太玄》之类的鸿篇巨著。这意思是可以从上述答高适诗里得到印证的。此其一。扬雄在《解嘲》里,高自标榜,说他闭门写《太玄》,阐明圣贤之道,无意于富贵功名。实际上,他之所以写这篇《解嘲》,正是发泄宦途不得意的愤懑之情。而杜甫只不过把这草堂作为避乱偷生之所,和草玄堂里的扬雄心情是不同的,因而也就懒于发那《解嘲》式的牢骚了。这是第二层意思。

诗从草堂营成说起;中间写景,用“语燕新巢”作为过脉;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点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错比扬雄宅”的“宅”遥相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参考资料: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6-537

创作背景

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来到成都,在百花潭北、万里桥边营建一所草堂。经过两三个月时间,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这诗便是那时所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也还有不同的看法。

参考资料: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50-151
马茂元 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6-537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堂成》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堂成》出自杜甫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455.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唐朝〕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奉赠卢五丈参谋(琚)

    杜甫〔唐朝〕

    恭惟同自出,妙选异高标。入幕知孙楚,披襟得郑侨。
    丈人藉才地,门阀冠云霄。老矣逢迎拙,相于契托饶。
    赐钱倾府待,争米驻船遥。邻好艰难薄,氓心杼轴焦。
    客星空伴使,寒水不成潮。素发干垂领,银章破在腰。
    说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藻翰惟牵率,湖山合动摇。
    时清非造次,兴尽却萧条。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
    休传鹿是马,莫信鵩如鸮.未解依依袂,还斟泛泛瓢。
    流年疲蟋蟀,体物幸鹪鹩。辜负沧洲愿,谁云晚见招。

  • 泛江

    杜甫〔唐朝〕

    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
    乱离还奏乐,飘泊且听歌。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

  •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唐朝〕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 久客

    杜甫〔唐朝〕

    羁旅知交态,淹留见俗情。衰颜聊自哂,小吏最相轻。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堂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