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红影湿幽窗)

纳兰性德〔清朝〕
【浪淘沙】 红影湿幽窗 瘦尽春光[1] 雨余花外却斜阳[2] 谁见薄衫低髻子[3] 还惹思量 莫道不凄凉 早近持觞[4] 暗思何事断人肠 曾是向他春梦里 瞥遇回廊[5]
拼音解读
【làng táo shā 】 hóng yǐng shī yōu chuāng shòu jìn chūn guāng [1] yǔ yú huā wài què xié yáng [2] shuí jiàn báo shān dī jì zǐ [3] hái rě sī liàng mò dào bú qī liáng zǎo jìn chí shāng [4] àn sī hé shì duàn rén cháng céng shì xiàng tā chūn mèng lǐ piē yù huí láng [5]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142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浪淘沙(红影湿幽窗)》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浪淘沙(红影湿幽窗)》出自纳兰性德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1941.html

纳兰性德相关诗词

  •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纳兰性德〔清朝〕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纳兰性德〔清朝〕

    【如梦令】 木叶纷纷归路,[1] 残月晓风何处。[2] 消息半浮沉, 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3] 一半西风吹去。

  •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纳兰性德〔清朝〕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

    纳兰性德〔清朝〕

    【金缕曲】[1] 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2] 滴空阶,寒更雨歇,[3]葬花天气。[4] 三载悠悠魂梦杳,[5]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6],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7] 重泉若有双鱼寄,[8] 好知他,年来苦乐,[9]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10]忍听湘弦重理?[11] 待结个,他生知己,[12]还怕两人俱薄命, 再缘悭,[13]剩月零风里。[14] 清泪尽,纸灰起。[15]

  •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纳兰性德〔清朝〕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

热门清朝诗词

热门名句

《浪淘沙(红影湿幽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