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出自宋朝苏轼的《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拼音解读
jiān yú rèn suǒ shì ,yù shèng zhé liú lián 。
fén xiāng yǐn yōu bù ,zhuó míng kāi jìng yàn 。
wēi yǔ zhǐ hái zuò ,xiǎo chuāng yōu gèng yán 。
pén shān bú jiàn rì ,cǎo mù zì cāng rán 。
hū dēng zuì gāo tǎ ,yǎn jiè qióng dà qiān 。
biàn fēng zhào chéng guō ,zhèn zé fú yún tiān 。
shēn chén jì kě xǐ ,kuàng dàng yì suǒ biàn 。
yōu xún wèi yún bì ,xū luò shēng wǎn yān 。
guī lái jì suǒ lì ,gěng gěng qīng bú mián
dào rén yì wèi qǐn ,gū dēng tóng yè ch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1079年(元丰二年)的端午节,此时作者刚到湖州不久。同游者还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写有《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可证。

诗的开头四句,直叙作者乘坐小轿任性而适,遇到胜景便游览一番。或焚香探幽;或品茗开筵,筵席上都是素净之物,以见其是在寺中游览,四句诗紧扣题目中的遍游诸寺。

“微雨”以下四句,转笔描绘江南五月的自然景色,蒙蒙细雨,时作时停,寺院的小窗,清幽妍丽,四面环山,如坐盆中,山多障日,故少见天日。草木郁郁葱葱,自生自长,苍然一片。苏轼本人对此四句诗很欣赏,自谓“非至吴越,不见此景”(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这四句诗捕捉到了湖州五月的景物特点。

当诗人登上湖州飞英寺中的飞英塔时,放眼观看大千世界,笔锋陡转,又是一番境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阔大的景物。“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二句,写景很有气魄,既写出卞山的山色之佳,又传神地描绘出浮天无岸,烟波浩渺的太湖景象。此二句诗与“微雨”以下四句,都是写景的佳句。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东坡渡江,至仪真,和《游蒋山诗》,寄金陵守王胜之益柔,公(即王安石)亟取读之,至“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乃抚几曰:‘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这就可见王安石对“峰多”两句是如何赞赏了。但这两句的意境,又完全出现在《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的写景名句中。“盆山不见日”与“峰多巧障日”差可比肩,“震泽浮云天”比起“江远欲浮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大手笔,写诗要能放能收。苏轼这首诗,在达到高峰之后,他先插入两句议论,以作收束的过渡,对眼前所见的自然美景,发表了评论,说他既欣赏太湖的那种吐吸江湖、无所不容的深沉大度,又喜爱登高眺远,景象开阔的旷荡。紧接此二句,便以天晚当归作收,却又带出“墟落生晚烟”的晚景来,写景又出一层。最后四句,又写到夜宿寺院的情景,看似累句,实则不然。与道人同对孤灯于古佛、同参夜禅的描写,正是这一日游的一部分。

这首纪游诗,作者在写景上没有固定的观察点,而是用中国传统画的散点透视之法,不断转换观察点,因此所摄取的景物,也是不断变化的,体现出“遇胜辄流连”的漫游特点,诗人的一日游,是按时间顺序而写,显得很自然,但又时见奇峰拔地而起,六句写景佳句,便是奇崛之处,故能错落有致,平中见奇。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的上一句是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的下一句是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该诗句出自苏轼的作品《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8344_9.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答任师中次韵

    苏轼〔宋朝〕

    闲里有深趣,常忧儿辈知。
    已成归蜀计,谁借买山赀。
    世事久已谢,故人犹见思。
    平生不饮酒,对子敢论诗。

  • 龙山补亡 其二

    苏轼〔宋朝〕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平生丘壑,散发箕裾。
    坠车天全,颠沛何惧。
    腰适忘带,足适忘屦。
    不知有我,帽复奚数。
    流水莫系,浮云暂寓。
    飘然随风,非去非取。
    我冠明月,佩服宝璐。
    不缨而结,不簪而附。
    歌诗宁择,请饮相鼠。
    罚此陋人,俾出童羖。

  •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其一

    苏轼〔宋朝〕

    圣主新除秘祝,侍臣来乞丰年。
    寿宫神君欲至,夜半灵风肃然。

  • 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二首 其一

    苏轼〔宋朝〕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
    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
    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
    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
    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至今行吟处,尚余履舄痕。
    一朝出从仕,永愧李仲元。
    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
    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

  •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二首 其一

    苏轼〔宋朝〕

    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一噫固应号地籁,余波犹足挂天绅。
    买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莫向百花潭上去,醉翁不见与谁亲。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