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出自宋朝张元干的《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拼音解读
lù zuò róng yīn xū tòng yǐn ,cóng qú dié gǔ pín cuī 。mù shān xīn yuè liǎng pái huái 。lí chóu qiū shuǐ yuǎn ,zuì yǎn xiǎo fān kāi 。
fàn zhái fú jiā yóu xì qù ,liú háng kǎn zhǐ wàng huái 。jiāng biān ōu lù mò xiàng cāi 。shàng lín xiāo xī hǎo ,hóng yàn yǐ guī l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秦汉时都有上林苑,这里指行在之所。
鸿雁:汉苏武系于匈奴,汉昭帝使者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脚上绑着苏武写的一封信,匈奴才把苏武还给汉朝。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送别的情景。词人的朋友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人为他饯行,坐在榕树之阴,痛饮美酒,以壮其行。二人依依难舍,全然没有顾及到叠鼓频催,促人登舟。二人一直饮到暮色苍茫新月已经悄悄地徘徊于山巅。离愁缕缕,有如秋水,二人不忍遽别。友情之深,留恋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场面由热烈而渐次清静,又为二人留下许多畅叙衷肠的机会。由月上暮山,到次日天明,晓帆将开,二人皆已醉意朦胧,纵然难舍,也到了不得不分手的时候。

换头,化愁为慰,友人被召赴行,词人对他寄予殷切的希望,也许可以为抗金贡献力量,现在友人全家都欢欢乐乐地走了,江上行船要忘掉一切疑虑,江边的鸥鹭也不要猜疑。最后他借苏轼鸿雁归来的典故说明南宋朝廷的形势是好的,此去也许会一帆风顺。词人和他的友人都是主战派,当时秦桧之流为了卖国求荣,陷害了许多爱国大臣,鉴于宇文德和被召、吉凶未卜,尚有隐忧,故词人写词鼓励他、宽慰他,同时也把抗金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词人襟怀坦白,眼界开阔,忧国之意常现于笔端,虽为送别之词,却未写一般的离愁别绪,政治上的志同道合使全词充溢着浩然正气和豪放之情。

作者介绍

张元干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徽宗政和、宣和间,以词名。钦宗靖康元年李纲任亲征行营使,为属官。南渡后耻与秦桧同朝,弃官归。高宗绍兴中因作送胡铨及寄李纲词,激怒桧,除名。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有《归来集》、《芦川居士词》。►514篇诗文

“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的上一句是江边鸥鹭莫相猜。该诗句出自张元干的作品《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748_6.html

张元干相关诗词

  • 杨柳枝(席上次韵曾颖士)

    张元干〔宋朝〕

    深院今宵枕簟凉。烛花光。更筹何事促行觞。恼刚肠。
    老去一蓑烟雨里,钓沧浪。看君鸣凤向朝阳。且腰黄。

  • 水调歌头(追和)

    张元干〔宋朝〕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
    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短发霜黏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张元干〔宋朝〕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 浣溪沙 其六

    张元干〔宋朝〕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 点绛唇 其四

    张元干〔宋朝〕

    画阁深围,暖红光里芳林影。
    暗香成阵。
    上下花相映。

    倒挂疏枝,月落参横冷。
    休装景。
    要人酒醒。
    除是花枝并。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