辄不自堪

出自宋朝刘辰翁的《永遇乐·璧月初晴

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拼音解读

zhé bú zì kān 。suí yī qí shēng ,yòu tuō zhī yì ān zì yù 。suī cí qíng bú jí ,ér bēi kǔ guò zhī 。

bì yuè chū qíng ,dài yún yuǎn dàn ,chūn shì shuí zhǔ 。jìn yuàn jiāo hán ,hú dī juàn nuǎn ,qián dù jù rú xǔ 。xiāng chén àn mò ,huá dēng míng zhòu ,zhǎng shì lǎn xié shǒu qù 。shuí zhī dào ,duàn yān jìn yè ,mǎn chéng sì chóu fēng yǔ 。
xuān hé jiù rì ,lín ān nán dù ,fāng jǐng yóu zì rú gù 。xiāng zhì liú lí ,fēng bìn sān wǔ ,néng fù cí zuì kǔ 。jiāng nán wú lù ,fū zhōu jīn yè ,cǐ kǔ yòu shuí zhī fǒu 。kōng xiàng duì ,cán hóng wú mèi ,mǎn cūn shè gǔ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暮雨初晴,如璧的明月东升。云色如黛,淡淡飘荡在远空。这美好的春景,到底属于何人?故宫禁苑中一片微寒,西湖的堤岸倦慵暖温。前度刘郎如今又来这里,想不到变得如此冷寂岑岑。记得从前的元夜,车水马龙攘攘纷纷,凝香弥漫的尘土将道路遮暗。五光十色的花灯,把暗夜照得如白昼一样明灿。我总是没有什么心情,和人们携手同去赏灯观看。谁知道,上元夜也会禁止宵行,人稀烟断,满城凄风苦雨,愁云惨淡。犹记宣和旧日,直到南渡临安,上元夜依旧热闹繁盛如故。而今辛苦收藏的金石书画,几乎散失尽净。元宵佳节也无心打扮,任凭鬓发纷乱飞舞。写下感时伤乱的词章,最令人感到凄苦。如今江南也无路可走,我到处漂泊无寄处。就想起被叛军困在长安的杜甫,月夜里思念鄜州的亲人,这种凄苦的心境如今又有谁知否?空自对着昏暗不明的一盏残灯,长夜无眠,外面又传来满村的社鼓。

注释①乙亥: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②李易安: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③璧月初晴:暮雨初晴,璧月上升。璧月,以圆形的玉比喻圆月。④黛云:青绿色像眉似的薄云。⑤禁苑娇寒:皇帝苑园不许宫外人游玩,故称禁苑。娇寒,嫩寒、微寒。⑥前度遽如许:意为再来临安时,局势变化如此之快。⑦香尘暗陌:街道上尘土飞扬,往来车马很多。⑧宣和旧日:指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的繁华盛况。⑨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意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人已衰老,所作词反而更觉痛苦。缃帙,书卷。流离,散失。风鬟,头发散乱的样子。三五,指旧历正月十五夜。⑩江南无路:江南已沦陷。残钮:残灯。

赏析

这首词,从词序里推知是作于公元1278年。因乙亥为宋德祐元年(1275)。“今三年矣”,实为1278年,宋亡于1276,这时已亡国二年了。易安南奔,犹存半壁。辰翁作词,国无寸土。说“虽辞情不及”,是谦词,“而悲苦过之”,是实情。

此词一起三句,以对句写景,月明云淡,景色可嘉。然而一句抒情,“春事谁主?”问得突兀,实以伤心人别有怀抱,何堪对此。接着再写临安宫苑,湖堤天气,寒暖适宜,但却何匆匆乃尔,实悲叹春之易逝,国已沦亡。三接复以对句写香陌华灯之热闹美丽,一结又“长是懒携手去”。心情可知,痛何如之!上片最后“谁知”二句,在断烟禁夜气氛中,“满城似愁风雨”。这里是以景物作比喻。临安已沦陷,元朝统治者在彼发布命令,宰割人民,哪能不使人悲愤。这一句如似重槌,发人猛省。

下片首段三句与上片末句,似断实连,但却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宣和旧日”,实指北宋。“临安南渡”,杭州变作汴州。“芳景犹自如故”,一总南北宋之繁华景象。又寓有不堪回首之叹。国事如此,是从大处着墨,而又系结合易安的身世来抒写的。因为李清照的《永遇乐》曾写“中州盛日”的情况,但南奔后,是“而今憔悴”。是如词序所云“又托之易安自喻”。“缃帙”下三句,记述易安南奔时书籍丧失,三五月明时感怀,写下很多“凄凄惨惨戚戚”的词,真是凄苦之至。“江南”下三句,再申述乱离流落之苦,用杜甫有安史乱中寄家鄜州的故事。无路可走,无家可归,苦情自不待言,而却以“此苦又谁知否?”反语出之,情更深痛,笔势陡起。一结“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极写一己之悲与他人之乐,和李清照的词是遥相承应,更有无可奈何之叹,哀惋无穷。

全词每小段都是先景后情,情景交织,疏密相间。两片末尾,均是大力铺写当时情景,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上片以此来勾起下片,下片末尾以景抒情,给人以无限回味。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不仕,隐居以终。工词,多抒家国之恨,沉痛真率。有《须溪集》、《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281篇诗文

“辄不自堪”的下一句是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该诗句出自刘辰翁的作品《永遇乐·璧月初晴》。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529_1.html

刘辰翁相关诗词

  • 金缕曲(寿朱氏老人七十三岁)

    刘辰翁〔宋朝〕

    七十三年矣。记小人、四百四十五番甲子。看到蓬莱水清浅,休说树犹如此。但梦梦、昨非今是。一曲尊前离鸾操,抚铜仙、清泪如铅水。歌未断,我先醉。
    新来画得耆英似。似灞桥、风雪吟肩,水仙梅弟。里巷依稀灵光在,飞过劫灰如洗。笑少伴、乌衣余几。老子平生何曾默号默轩,暮年诗、句句皆成史。个亥字,甲申起。

  • 酹江月(怪梅一株,为北客载酒移置盆中,伟然)

    刘辰翁〔宋朝〕

    岁寒相命,算人间、除了梅花无物。窥宋三年又不是,草草东邻凿壁。偃蹇风前,沈吟竹外,直待天骄雪。白家人至,一枝横出终杰。
    寂寞小小疏篱,探花使断,知复何时发。北驿不来春又远,只向窗前埋灭。好在冰花,著些风筱,怎不清余发。补之去后,墨梅又有明月。北人著小竹花问更好。

  • 摸鱼儿(赋云束楼)

    刘辰翁〔宋朝〕

    更比他、东风前度,依然一榻如许。深深旧是谁家府,落日画梁燕语。帘半雨。记湖海平生,相遇忘宾主。阑珊春暮。看城郭参差,长空淡淡,沙鸟自来去。
    江山好,立马白云飞处。秦川终是吾土。登临笑傲西山笏,烟树高高杜宇。君且住。况双井泉甘,汲遍茶堪煮。歌残金缕。恰黄鹤飞来,月明三弄,仍是岳阳吕。

  • 兰陵王(丁丑感怀和彭明叔韵)

    刘辰翁〔宋朝〕

    雁归北。渺渺茫茫似客。春湖里,曾见去帆,谁遣江头絮风息。千年记当日。难得。宽闲抱膝。兴亡事,马上飞花,看取残阳照亭驿。
    哀拍。愿归骨。怅毡帐何匹,湩酪何食。相思青冢头应白。想荒坟酹酒,过车回首,香魂携手抱相泣。但青草无色。
    语绝。更愁极。漫一番青青,一番陈迹。瑶池黄竹哀离席。约八骏犹到,露桃重摘。金铜知道,忍去国,忍去国。

  • 减字木兰花(有感)

    刘辰翁〔宋朝〕

    东风似客。醉里落花南又北。客似东风。携手斜阳一笑中。
    佳人怨我。不寄江南春一朵。我怨佳人。憔悴江南不似春。

《永遇乐·璧月初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