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出自唐朝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沈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
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拼音解读
wú guān lóng biàn huà ,nǎi zhī zhì yáng jīng
shí lín hé míng mì ,yōu dòng wú liú háng 。
gǔ zhī dé xiān dào ,xìn yǔ yuán huà bìng 。
xuán gǎn fēi xiàng shí ,shuí néng cè shěn míng ?
shì rén jū mù jiàn ,hān jiǔ xiào dān jīng 。
kūn lún yǒu yáo shù ,ān dé cǎi qí yī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⑴“吾观”两句: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⑵冥密:阴暗壅塞。⑶元化:造化。并:合。⑷象识:一作“蒙识”。沈冥:一作“沦冥”。⑸丹经:指道家求仙之术。⑹昆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瑶树:仙境中的玉树。

鉴赏

  这首诗开头两句“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是说:“我看那神龙的变化无穷,就知道它是最高的阳气之精。”古人认为龙是至阳之精,变化无常。这里表现了作者的向往之情。接着写神龙之能:“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意思是说:“岩石成林多么阴暗壅塞,洞穴深邃无法将它挡住。”“古之得仙道”以下四句是说:“古时候的得道成仙之路,确实与那造化合而为一,玄妙感应并非暗昧识见,有谁能够测知其中奥秘?”“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就是说:“世上的人只知道眼见为实,醉醺醺地嘲笑丹经真义。”“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意谓:“昆仑山有那美玉仙树,他们怎能采到它的果实?”最后四句讥讽世俗之人的浅陋。

作者介绍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终年仅四十二岁。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著有《陈伯玉集》。►103篇诗文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的下一句是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该诗句出自陈子昂的作品《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462_1.html

陈子昂相关诗词

  • 答洛阳主人

    陈子昂〔唐朝〕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
    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
    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

  • 观荆玉篇

    陈子昂〔唐朝〕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 燕昭王(南登碣石馆)

    陈子昂〔唐朝〕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

    陈子昂〔唐朝〕

    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闻道兰山战,相邀在井陉。
    屡斗关月满,三捷虏云平。汉军追北地,胡骑走南庭。
    君为幕中士,畴昔好言兵。白虎锋应出,青龙阵几成。
    披图见丞相,按节入咸京。宁知玉门道,翻作陇西行。
    北海朱旄落,东归白露生。纵横未得意,寂寞寡相迎。
    负剑空叹息,苍茫登古城。

  •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陈子昂〔唐朝〕

    昨夜银河畔,星文犯遥汉。今朝紫气新,物色果逢真。
    言从天上落,乃是地仙人。白璧疑冤楚,乌裘似入秦。
    摧藏多古意,历览备艰辛。乐广云虽睹,夷吾风未春。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未及冯公老,何惊孺子贫。青云傥可致,北海忆孙宾。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