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出自清朝曹雪芹的《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拼音解读
tiě jiǎ zhǎng gē sǐ wèi wàng ,duī pán sè xiàng xǐ xiān cháng 。
áo fēng nèn yù shuāng shuāng mǎn ,ké tū hóng zhī kuài kuài xiāng 。
duō ròu gèng lián qīng bā zú ,zhù qíng shuí quàn wǒ qiān shāng 。
duì zī jiā pǐn chóu jiā jiē ,guì fú qīng fēng jú dài shu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1)铁甲长戈:比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的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原本是昵称,这里指蟹。(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5)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的意思。佳节:指重阳。(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赏析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方是食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里明白地告诉读者,咏蟹诗一是以小寓大——《红楼梦》以儿女之情的“假语”,说政治问题的“真事”,即是“以小寓大”;二是旨在骂世,借咏蟹的诗来巧妙地骂几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护的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的外衣伪装起来的讽刺诗。

作者介绍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55篇诗文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的上一句是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该诗句出自曹雪芹的作品《螃蟹咏》。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443_4.html

曹雪芹相关诗词

  •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曹雪芹〔清朝〕

    【嘲顽石幻相】 女娲炼石已荒唐,[1] 又向荒唐演大荒。[2] 失去幽灵真境界,[3] 幻来新就臭皮囊。[4] 好知运败金无彩,[5] 堪叹时乖玉不光。[6] 白骨如山忘姓氏,[7] 无非公子与红妆。[8]

  • 香菱咏月·其二

    曹雪芹〔清朝〕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 咏红梅花得“红”字

    曹雪芹〔清朝〕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

    曹雪芹〔清朝〕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1] 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2] 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3] 厮配得才貌仙郎,[4] 博得个地久天长。[5]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6] 终久是云散高唐,[7] 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8] 何必枉悲伤?

  •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

    曹雪芹〔清朝〕

    【咏白海棠】 其四 半卷湘帘半掩门,[1] 碾冰为土玉为盆。[2] 偷来梨蕊三分白,[3] 借得梅花一缕魂。[4] 月窟仙人缝缟袂,[5] 秋闺怨女拭啼痕。[6]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螃蟹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