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出自宋朝陆游的《秋晚登城北楼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拼音解读
fú jīn lí zhàng běi chéng tóu ,juàn dì xī fēng mǎn yǎn chóu 。
yī diǎn fēng chuán sàn guān xìn ,liǎng háng yàn dài dù líng qiū 。
shān hé xìng fèi gòng sāo shǒu ,shēn shì ān wēi rù yǐ lóu 。
héng shuò fù shī fēi fù xī ,mèng hún yóu rào gǔ liáng zh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①秋晚登城北楼:一题作“秋晚登城北门”。②幅巾:用一幅丝巾束发。

简析

  这首诗有点杜甫《登楼》的风味,两首登楼诗都写于成都,两位诗人都是“万方多难此登临”,都对朝廷内外交困,灾难深重感到忧心忡忡,都为自己壮志难酬而深感悲愤。写法上都采用即景抒情的手法,在写景中融进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则借助自然景物,既互相渗透又互相包容,并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景阔,感慨深沉。所不同的是,杜甫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和希望,并没有像陆游那样,亲自投身到“手枭逆贼清旧京”的战斗中去,因而杜甫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作结,虽忧端难掇,只能聊吟诗以自遣;而陆游却以“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作结,依然梦绕魂萦于“铁马金风大散关”,念念不忘当年“匹马戍梁州”。这也正是杜甫所缺少的境界,大概除了辛弃疾外,很难再从诗词作品中找到类似的篇章。

创作背景

长安这个汉唐故都,是华夏强盛的象征,也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之地。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他从军南郑,时时遥望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门楼,远眺晚秋萧条的景象,激起了对关中失地和要塞大散关的怀念。进而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忧国伤时的深情。

赏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呢?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这联诗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深情。“山河”在此代表国家,国家可兴亦可废,而谁是兴国的英雄?“身世”指所处的时代。时代可安亦可危,谁又是转危为安、扭转乾坤的豪杰?山河兴废难料,身世安危未卜,瞻望前途,真令人搔首不安,愁肠百结。再看,自己投闲置散,报国无门,只能倚楼而叹了。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这—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语出元振稹《唐故捡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其后苏拭在《前赤壁赋》中也曾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于南郑任四川宣抚使幕府职时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多少感慨啊!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诗虽结束,而余韵悠长。

这首诗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热情跃然纸上。此外,如语言的形象,对仗的工整,也是此篇的艺术特点。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少有文名。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遭秦桧黜落。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乾道六年,起为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抚使幕,复任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淳熙七年,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以发粟赈灾,被劾罢。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劾罢,闲居十余年。宁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渡后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6404篇诗文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的上一句是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该诗句出自陆游的作品《秋晚登城北楼》。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285_4.html

陆游相关诗词

  • 秋风曲

    陆游〔宋朝〕

    秋风吹雨鸣窗纸,壮士不眠推枕起。
    床头金尽酒尊空,枥马相看泪如洗。
    鸿门霸上百万师,安西北庭九千里。
    帐前画角声入云,陇上铁衣光照水。
    横飞渡辽健如鹘,谈笑不劳投马棰。
    堂堂羽檄从天下,夜半斫营孱可鄙。
    拾萤读书定何益,投笔取封当努力。
    百斤长刀两石弓,饱将两耳听秋风。

  • 示儿子

    陆游〔宋朝〕

    父子扶携返故乡,欣然击壤咏陶唐。
    墓前自誓宁非隘,泽畔行吟未免狂。
    雨润北窗看洗竹,霜清南陌课劙桑。
    秋毫何者非君赐,回首修门敢遽忘。

  • 闲居对食书愧二首 其一

    陆游〔宋朝〕

    游宦无功坐免归,谁令盘筯极甘肥。
    锦鳞差尾鱼登俎,绣羽骈头雉触机。
    桑落满壶春盎盎,雨前转硙雪霏霏。
    残年何地酬君赐,自古羁臣厌蕨薇。

  • 冬夜读书

    陆游〔宋朝〕

    茂陵病后非平昔,瘦骨竛竮短发疏。
    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少年书。
    圣贤亲见生非晚,忿欲俱空死有余。
    破屋頺垣君勿笑,更阑弦诵满吾庐。

  • 寒夜移疾

    陆游〔宋朝〕

    走遍天涯白发生,晚叨微禄卧山城。
    知章自识狂供奉,士季那容醉步兵。
    斸药有时携短鑱,奏书无路请长缨。
    此心拟说还休去,付与空阶夜雨声。

《秋晚登城北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