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出自唐朝张籍的《蓟北旅思 / 送远人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拼音解读
rì rì wàng xiāng guó ,kōng gē bái zhù cí 。zhǎng yīn sòng rén chù ,yì dé bié jiā shí
shī yì hái dú yǔ ,duō chóu zhī zì zhī 。kè tíng mén wài liǔ ,shé jìn xiàng nán zh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⑴蓟——州名,在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蓟北——蓟州以北。⑵白苎词——指《白苎舞歌》,它是一首吴声歌曲。⑶客亭——即离亭,是行者出发、居者送别之所。

评析

张籍的《蓟北旅思》写游子乡思之情,感情细腻真切,委婉动人,在众多的归思诗中亦不愧为上乘之作。

首联以“日日”叠字领起,开篇就使人触摸到诗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感情脉搏,渲染出浓厚的感情气氛:因归思似渴,所以“日日”遥望故乡;久欲归而不能,诗人便唱吴声歌曲,以此聊解归思之渴;歌乡声而不能归,诗人反更增惆怅,故有“空歌”之叹。颔联仍是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诗人因睹别人的离愁别绪,不禁忆起自己离家时亲人依依难舍的情景。此联与首联都写归思但着眼点不同:首联落笔于诗人自身,颔联落笔于身外;首联侧重于现在,颔联侧重于过去。欲归不得的失望,客居异乡的寂寞,世途失意的喟叹,种种感情的重荷,真使诗人无法忍受。“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诗人只能孤寂地向自己倾诉,无限愁怀,只有己晓。

前三联,诗人全用赋笔,铺张叙写,曲尽其妙,但若全篇皆此,则显单调寡味。故诗人在尾联运用“兴”之别一法门,使全诗通体生色,情味隽永。旅居蓟北的游子归乡,都兴奋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此联意谓南归行人之多,与诗人独不得归形成对照,至此,诗人那寂寞悲愁、失意憔悴的形象如在读者目前。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李豫、德宗李适统治时期,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拚命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张籍由于社会地位较低,有机会接触中下层社会生活,对实现有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他的乐府诗,继承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勇于暴露现实,给予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以极其有力的推动。除乐府诗外,他的五言古诗也不乏感深意远之作;近体不事雕饰,轻快自然。►419篇诗文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的上一句是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的下一句是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该诗句出自张籍的作品《蓟北旅思 / 送远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151_2.html

张籍相关诗词

《蓟北旅思 / 送远人》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