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酬刘柴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拼音解读
qióng jū guǎ rén yòng ,shí wàng sì yùn zhōu 。
lǘ tíng duō luò yè ,kǎi rán zhī yǐ qiū 。
xīn kuí yù běi yǒu ,jiā suì yǎng nán chóu 。
jīn wǒ bú wéi lè ,zhī yǒu lái suì bú ?
mìng shì xié tóng ruò ,liáng rì dēng yuǎn yó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注释
酬(chóu):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曾为柴桑令,隐居庐山,自号遗民。
穷居:偏僻之住处。
人用:人事应酬。
四运:四时运行。
周:周而复始,循环。
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葵(kuí):冬葵,一种蔬菜。
郁(yù):繁盛貌。
牖(yǒu):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
穟(suì):同“穗”,稻子结的果实。
畴(chóu):田地。
不(fǒu):同“否”。
室:妻室。
童弱:子侄等。
登远游:实现远游。

参考资料:
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11.03:第100页
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37页
(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12:第56页

创作背景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东晋义熙十年(414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这年秋天,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相互作诗和唱,陶渊明于是作下《酬刘柴桑》。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页

赏析

《酬刘柴桑》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然事实并非如此,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后吟道:“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此八句所写与前两句恰好相对,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多落叶与葵穗繁茂,甘心穷居与择日远游,此数者意象矛盾,却展现了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的暂时性。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一句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在淳朴祥和之中,诗篇流露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小诗共十句,虽然比较简短,然而它内容醇厚。在写法上也比较独特,撇开与对方问答一类的应酬话,只写自己的感受、抱负与游兴,显得十分洒脱别样。在遣词造句上,粗线条的勾勒,并着墨点染,使全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又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感情。

参考资料:
陈庆元,邵长满注评.陶渊明集:凤凰出版社,2011.01:第77-78页
(晋)陶渊明著;夏华等编译.陶渊明集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3.01:第77页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一说名渊明,字元亮,东晋庐江浔阳人。陶侃曾孙。起家州祭酒,不堪吏职,辞归。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郡遣督邮至,潜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安帝义熙二年,即去官隐居,赋《归去来兮》以明志。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入南朝宋,不肯复仕。所著文章,皆题年月。义熙以前,书晋代年号,南朝宋以后,唯云甲子。躬耕自资,嗜酒,善为诗文。私谥靖节。今存《陶渊明集》辑本。►85篇诗文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的上一句是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该诗句出自陶渊明的作品《酬刘柴桑》。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7109_5.html

陶渊明相关诗词

  • 九日闲居·并序

    陶渊明〔魏晋〕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

    陶渊明〔魏晋〕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1] 。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2] 。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3] 。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4] 。 吵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5] 。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6] 。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7] 。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8] 。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9] 。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10] 。

  • 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

    陶渊明〔魏晋〕

    【归园田居】 野外罕人事[1],穷巷寡轮鞅[2] 。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3] 。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4] 。 相见无杂言[5],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6],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7] 。

  • 拟古(种桑长江边)

    陶渊明〔魏晋〕

    【拟古】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1] 。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2] 。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3] 。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4]! 本不值高原[5],今日复何悔?

  • 饮酒(在昔曾远游)

    陶渊明〔魏晋〕

    【饮酒】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1] 。 道路回且长,风波阻中涂[2] 。 此行谁使然[3]?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4] 。 恐此非名计[5],息驾归闲居[6] 。

《酬刘柴桑》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