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出自宋朝陆游的《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拼音解读

chéng shàng xié yáng huà jiǎo āi ,shěn yuán fēi fù jiù chí tái ,
shāng xīn qiáo xià chūn bō lǜ ,céng shì jīng hóng zhào yǐng lái 。

mèng duàn xiāng xiāo sì shí nián ,shěn yuán liǔ lǎo bú chuī mián 。
cǐ shēn háng zuò jī shān tǔ ,yóu diào yí zōng yī xuàn r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鉴赏

这是陆游七十五岁时重游沈园(绍兴)写下的诗。

他三十一岁时曾在沈园与被专制家长拆散的原妻唐琬偶尔相遇,作《钗头凤》题壁以记其苦思深恨,岂料这一面竟成永诀。晚年陆游多次到沈园悼亡,这两首是他的悼亡诗中最为深婉动人者。

诗的开头以斜阳和彩绘的管乐器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世界情调中。他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是连池台都不可辨认,要唤起对芳踪的回忆或幻觉,也成了不可再得的奢望。桥是伤心的桥,只有看到桥下绿水,才多少感到这次来的时节也是春天。因为这桥下水,曾经照见像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的凌波仙子的倩影。可以说这番沈园游的潜意识,是寻找青春幻觉,寻找到的是美的瞬间性。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琬离开人世已经四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已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使他神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梁启超读陆游那些悲壮激昂的爱国诗章时,曾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岂料沈园诗篇又展示了这位亘古男儿也知儿女情长之趣,他甚至在被摧折的初婚情爱中、在有缺陷的人生遭遇中,年复一年地体验生命的青春,并且至老不渝。如果说《钗头凤》词在吟味稍纵即逝的相遇时,还未忘昔日山盟海誓,还有珍藏心头的锦书,隐约地发散着生命的热力的话,那么这里在体验惊鸿照影的虚无飘渺时,已感受到香消为土、柳老无绵的生命极限了。在生命限处,爱在申辩自己的永恒价值,这是《沈园》二首留给后人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少有文名。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遭秦桧黜落。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乾道六年,起为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抚使幕,复任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淳熙七年,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以发粟赈灾,被劾罢。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劾罢,闲居十余年。宁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渡后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6404篇诗文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下一句是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该诗句出自陆游的作品《沈园二首》。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6376_1.html

陆游相关诗词

  • 迂拙

    陆游〔宋朝〕

    迂拙宜归早,乘除得死迟。
    老稀朝市梦,穷足道途诗。
    哗世无它技,忘怀自一奇。
    故溪幽绝处,惟许白鸥知。

  • 雪山

    陆游〔宋朝〕

    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眼明见此幽栖地,却恨吾庐已太奢。

  • 木兰花·立春日作

    陆游〔宋朝〕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 夜兴戏作

    陆游〔宋朝〕

    遥夜寂无哗,江城鼓屡挝。
    傍墙行踸踔,脱帽发鬖鬖。
    诗和玲珑韵,灯开顷刻花。
    会心有佳处,不寐到啼鸦。

  • 梦游

    陆游〔宋朝〕

    九秋风露洗头盆,万里云烟腰带?。
    小瓮松醪知已熟,与君烂醉不须醒。

《沈园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