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当磨折

出自先秦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徒思浙一作: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蛾眉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俗子一作:俗夫)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磨折一作:折磨)
拼音解读
xiǎo zhù jīng huá ,zǎo yòu shì ,zhōng qiū jiā jiē 。wéi lí xià ,huáng huā kāi biàn ,qiū róng rú shì 。
sì miàn gē cán zhōng pò chǔ ,bā nián fēng wèi tú sī zhè 。(tú sī zhè yī zuò :dú sī zhè )
kǔ jiāng nóng ,qiáng pài zuò é méi ,shū wèi xiè !(é méi yī zuò :é méi )
shēn bú dé ,nán ér liè 。xīn què bǐ ,nán ér liè !
suàn píng shēng gān dǎn ,yīn rén cháng rè 。sú zǐ xiōng jīn shuí shí wǒ ?(sú zǐ yī zuò :sú fū )
yīng xióng mò lù dāng mó shé 。mǎng hóng chén ,hé chù mì zhī yīn ?qīng shān shī !(mó shé yī zuò :shé mó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1)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3)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7)烈:刚正,有节操。(8)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9)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10)莽:广大。(11)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赏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紧接着表明她是一个“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的富有感情的人,但不幸偏遇着这么一个庸夫俗子的丈夫,她为了穿着男装独自去看了一次戏,竟遭丈夫的辱打,不由她不发出“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这样的浩叹!本来她还想得到丈夫的谅解,志同道合,做一番事业的。但这一打,却打醒了她的痴梦,她再也忍受不住这种封建囚笼的生活,于是她下决心于1904年春,离开了共同生活8年的丈夫,把儿女送回绍兴她娘家母亲照养,她自己只身独自东渡日本,在日本她结识了陈天华等进步人士,并参加了同盟会,得到孙中山的器重,后来派她回国策动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的革命工作。她和安庆徐锡林等人共谋武装暴动,不幸失败,惨遭满清政府的逮捕杀害,死时年仅33岁,她是我国辛亥革命最杰出的一位女革命家。

鉴赏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作者介绍

秋瑾

秋瑾

秋瑾(1875-1907),中国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与徐锡麟相约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殉难。善诗歌,有《秋瑾集》。►16篇诗文

“英雄末路当磨折”的上一句是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的下一句是莽红尘,何处觅知音。该诗句出自秋瑾的作品《满江红·小住京华》。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6178_9.html

秋瑾相关诗词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近代〕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 杜鹃花·杜鹃花发杜

    秋瑾〔清朝〕

    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 失题·登天骑白龙

    秋瑾〔清朝〕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
    叱咤风云生,精神四飞舞。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
    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
    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
    刘秀雷震昆阳鼓,
    年约二十余,而能兴汉楚;
    杀人莫敢当,万世钦英武。
    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
    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
    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
    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
    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
    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

  • 菩萨蛮·寄女伴

    秋瑾〔元朝〕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

  • 秋海棠

    秋瑾〔清朝〕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满江红·小住京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