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已逐晓云空

出自宋朝苏轼的《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拼音解读
yù gǔ nà chóu zhàng wù ,bīng zī zì yǒu xiān fēng 。hǎi xiān shí qiǎn tàn fāng cóng 。dǎo guà lǜ máo me fèng 。(me tóng :yāo )
sù miàn fān xián fěn wó ,xǐ zhuāng bú tuì chún hóng 。gāo qíng yǐ zhú xiǎo yún kōng 。bú yǔ lí huā tóng mè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它淡雅的姿态有神仙的风姿。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像王昌龄梦见梅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

注释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赏析

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东坡慨叹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梦见梅花,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同一类的梦了。句中“梨花”即“梨花云”,“云”字承前“晓云”而来。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这首咏梅词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深深的遐思。词虽咏梅,实有寄托,其中蕴有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作者既以人拟花,又借比喻以花拟人,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妙在得其神韵。张贵《词源》论及咏物词时指出:“体物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以这一标准来衡量此词,可以窥见其高超的艺术技巧。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公元1096年(绍圣三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高情已逐晓云空”的上一句是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的下一句是不与梨花同梦。该诗句出自苏轼的作品《西江月·梅花》。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6058_5.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云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余白酒酿来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西蜀和仲闻而次其韵三首东老沈氏之老自谓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诗有可观者 其三

    苏轼〔宋朝〕

    凄凉雨露三年后,仿佛尘埃数字余。
    至用榴皮缘底事,中书君岂不中书。

  • 张庖民挽词

    苏轼〔宋朝〕

    东晋巾车令,西京执戟郎。
    甘心向山水,结发事文章。
    故自轻千户,何曾羡一囊。
    天高鬼神恶,骨朽姓名芳。
    庾岭铭旌暗,秦淮旧宅荒。
    吾诗不用刻,妙语有黄香。

  • 答任师中家汉公

    苏轼〔宋朝〕

    先君昔未仕,杜门皇祐初。
    道德无贫贱,风采照乡闾。
    何尝疏小人,小人自阔疏。
    出门无所诣,老史在郊墟。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
    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蕖。
    常呼赤脚婢,雨中撷园蔬。
    矫矫任夫子,罢官还旧庐。
    是时里中儿,始识长者车。
    烹鸡酌白酒,相对欢有余。
    有如庞德公,往还葛与徐。
    妻子走堂下,主人竟谁欤。
    我时年尚幼,作赋慕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岁月曾几何,耆老逝不居。
    史侯最先没,孤坟拱桑樗。
    我亦涉万里,清血满襟袪。
    漂流二十年,始悟万缘虚。
    独喜任夫子,老佩刺史鱼。
    威行乌白蛮,解辫请冠裾。
    方当入奏事,清庙陈璠玙。
    胡为厌轩冕,归意不少纾。
    上蔡有良田,黄沙走清渠。
    罢亚百顷稻,雍容十年储。
    闲随李丞相,搏射鹿与猪。
    苍鹰十斤重,猛犬如黄馿。
    岂比陶渊明,穷苦自把锄。
    我今四十二,衰发不满梳。
    彭城古名郡,乏人偶见除。
    头颅已可知,几何不樵渔。
    会当相从去,芒鞋老灾畬。
    念子瘴江边,怀抱向谁摅。
    赖我同年友,相欢出同舆。
    冰盘荐文鲔,玉斝倾浮蛆。
    醉中忽思我,清诗缀琼琚。
    知我少所谐,教我时卷舒。
    世事日反覆,翩如风中旟。
    雀罗吊廷尉,秋扇悲婕妤。
    升沈一何速,喜怒纷众狙。
    作诗谢二子,我师宁与蘧。

  • 画车二首 其二

    苏轼〔宋朝〕

    九衢歌舞颂王明,谁恻寒泉独自清。
    赖有千车能散福,化为膏雨满重城。

  • 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苏轼〔宋朝〕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西江月·梅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