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出自宋朝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拼音解读
qīng hàn wēi wēi tòu bì wán ,míng cháo duān wǔ yù fāng lán 。liú xiāng zhǎng nì mǎn qíng chuān 。
cǎi xiàn qīng chán hóng yù bì ,xiǎo fú xié guà lǜ yún huán 。jiā rén xiàng jiàn yī qiān n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①碧纨(wàn):绿色薄绸。②芳兰: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④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⑤再少:重又年轻。(该词没有“再少”句)

赏析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31引《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间有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吊屈原等风俗。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上一句是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下一句是佳人相见一千年。该诗句出自苏轼的作品《浣溪沙·端午》。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885_3.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宋朝〕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 石钟山记

    苏轼〔宋朝〕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苏轼〔宋朝〕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 端午帖子词 皇太后阁六首 其四

    苏轼〔宋朝〕

    秘殿扶疏夏木深,雨余初有一蝉吟。
    应将嬴女乘鸾扇,更助南风长棘心。

  • 东坡八首 其四

    苏轼〔宋朝〕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浣溪沙·端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