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出自先秦丘逢甲的《元夕无月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拼音解读

mǎn chéng dēng shì dàng chūn yān ,bǎo yuè chén chén gé hǎi tiān 。
kàn dào liù áo xiān yǒu lèi ,shén shān lún méi yǐ sān nián !

sān nián cǐ xī yuè wú guāng ,míng yuè duō yīng zài gù xiāng
yù xiàng hǎi tiān xún yuè qù ,wǔ gèng fēi mèng dù kūn y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满城灯火荡漾着一片春烟,天色阴沉,月亮隐在海天的那边。看到鳌山灯彩,引起了仙人流泪,海外的神山已经沉沦三年!

三年后的今夜天空不见月光,美丽的月亮大概在台湾故乡。想到海天之外去寻找明月,半夜里做梦,神魂飞渡重洋。

注释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②六鳌句:鳌同鼇,《列子·汤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又《摭遗》:“李白自称海上钓鳌客,谒宰相问他:“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为钩线?”后来诗家就常用钓鳌客来比喻豪迈有为的人。这里借指鳌山,是把灯彩迭成山的形状;仙是作者自比,因看鳌山灯彩联想到后句的神山沦没而伤心流泪。③神山:《史记·秦始皇纪》:“海中有三神仙: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这里指台湾岛。④五更:以前把一夜分成五更,一更大约两小时,此处指深夜。鲲洋:台湾南部有海口名七鲲身台湾岛,鲲洋,指台湾海峡。

作者介绍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1833篇诗文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的上一句是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的下一句是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该诗句出自丘逢甲的作品《元夕无月》。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574_3.html

丘逢甲相关诗词

  • 丘逢甲〔清朝〕

    惹草拈花一片同,眼前随意绿濛濛。
    空山剔翠寻秦碣,古砌分青上汉铜。
    钱样堆残贫士壁,鞋痕香透美人弓。
    石头路滑匆匆去,怕忆天台旧梦中。

  • 短歌赠沈星桥叟

    丘逢甲〔清朝〕

    长星劝尔一杯酒,天下不如意事十八九,我亦厌闻何况叟?
    沈叟来自万壑千岩间,行年七十犹童颜。
    活万人封古闻此,封之大郡宜酒泉,还其浑浑未凿之真天。
    人间万伪一真少,一笑相逢海天小。
    有时醉墨写真意,沉沉海夜天初晓。
    南海秋风一事无,为我手作罗浮日出图。
    赶却残星赶却月,赤日行天万物苏。

  • 赠慈善会诸女士 其二

    丘逢甲〔清朝〕

    笙簧鼓吹文明气,不让娲皇止水功。
    起陆龙蛇消劫运,黄金先铸女英雄。

  • 罗浮山下人家 其二

    丘逢甲〔清朝〕

    深山深处破茅堂,大袖长衫半道装。
    八九村童围一席,孝经教到庶人章。

  • 愁云

    丘逢甲〔清朝〕

    愁云极目昼成阴,飞鸟犹知恋故林。
    破碎河山收战气,飘零身世损春心。
    封侯未遂空投笔,结客无成枉散金。
    梦里陈书仍痛哭,纵横残泪枕痕深。

《元夕无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