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出自当代佚名的《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拼音解读

míng yuè jiǎo yè guāng ,cù zhī míng dōng bì 。
yù héng zhǐ mèng dōng ,zhòng xīng hé lì lì 。
bái lù zhān yě cǎo ,shí jiē hū fù yì 。
qiū chán míng shù jiān ,xuán niǎo shì ān shì 。
xī wǒ tóng mén yǒu ,gāo jǔ zhèn liù hé 。
bú niàn xié shǒu hǎo ,qì wǒ rú yí jì 。
nán jī běi yǒu dòu ,qiān niú bú fù è
liáng wú pán shí gù ,xū míng fù hé y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满了深秋的夜,东壁的蟋蟀在低吟着。此时夜空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显示时节已进入了初冬,那闪烁的星辰,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深秋的草叶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听到了断续的蝉鸣声,往日的那些玄鸟都哪里去了?原来是此时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和我一起携手同游的好友中,有些已先飞黄腾达了。可是他们不念同门携手的情意,把我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不屑一顾!夜空中那叫作"箕星","斗星,"牵牛"的星辰,,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虚有其名!想到当年友人说同门之谊“坚如磐石”,而今却已荡然无存,虚名又有何用呢?

注释⑴促织:蟋蟀。 ⑵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七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孟冬:冬季的第一个月。这句是说由玉衡所指的方位,知道节令已到孟冬(夏历的七月)。⑶历历:分明貌。一说,历历,行列貌。⑷易:变换。 ⑸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⑹同门友:同窗,同学。 ⑺翮(hé合):鸟的羽茎。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 ⑻“弃我”句是说,就象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⑼南箕:星名,形似簸箕。北斗:星名,形似斗(酌酒器)。 ⑽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这二句是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的有虚名无实用,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 ⑾盘石:同“磐石”,特大石。

鉴赏

此诗之开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读者可以感觉到诗人此刻正浸染着一派月光。这是的皎洁的月色,蟋蟀的低吟,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再看夜空,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北斗第五星)、“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但是“此刻”究竟是什么时辰:“玉衡指孟冬”。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仲秋的后半夜--如此深沉的夜半,诗人却还在月下踽踽步,确实有些反常。倘若不是胸中有着缠绕不去的忧愁,搅得人心神不宁,谁也不会在这样的时刻久久不眠。明白了这一层,人们便知道,诗人此刻的心境非但并不“美好”,简直有些凄凉。由此体味上述四句,境界就立为改观——不仅那皎洁的月色,似乎变得幽冷了几分,就是那从“东璧”下传来的蟋蟀之鸣,听去也格外到哀切。从美好夜景中,抒写客中独步的忧伤,那“美好”也会变得“凄凉”的,这就是艺术上的反衬效果。

诗人默默无语,只是在月光下徘徊。当他踏过草径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什么:“白露沾野草。朦胧的草叶上,竟已沾满晶莹的露珠,那是秋气已深的征兆--诗人似平直到此刻才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有多疾速呵!而从那枝叶婆婆的树影间,又有时断时续的寒蝉之流鸣。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意谓: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该是流离客中的惆怅和凄怆。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兔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如此夜半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在诗人求宦京华的蹉跎岁月中,和他携手而游的同门好友,先就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这在当初,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平。全诗的主旨至此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正如《小雅·大东》所说的:“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它们既不能颠扬、斟酌和拉车,还要取这样的名称,真是莫大的笑语。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徒有虚名的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突然指责起渺渺苍穹中的星星,好像太奇怪了,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诗人心中实在有太多的苦闷,这苦闷无处发泄,不拿这些徒其虚名的星星是问,已经无人客问。然而星星不语,只是狡黠地眨着眼,它们仿佛是在嘲笑:“你自己又怎么样呢?不也担着‘同门友’的虚名,终于被同门之友抛弃了吗?”——“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着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友情不在。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溉,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妙在忽蒙上文‘众星历历’,借箕、斗、牵牛有名无实,凭空作比,然后拍合,便顿觉波澜跌宕”(张玉谷《古诗赏析》)。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作者介绍

佚名

佚名

古诗词迷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流传下来了,而作者却不知是谁。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1517篇诗文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的上一句是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的下一句是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该诗句出自佚名的作品《明月皎夜光》。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364_7.html

佚名相关诗词

  • 成相杂辞

    佚名〔先秦〕

    请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
    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
    曷谓罢。
    国多私。
    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
    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
    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之孽。
    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
    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
    妬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
    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
    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
    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徒。
    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
    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
    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
    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
    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
    脩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
    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
    直而用抴必参天。
    世无王。
    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
    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
    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
    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
    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
    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
    辞不蹷。
    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
    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
    以为民。
    氾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
    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
    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
    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
    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
    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
    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
    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
    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
    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
    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
    良由姦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
    不觉悟。
    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
    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
    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
    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
    正直恶。
    心无度。
    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谗夫多进。
    反复言语生诈态。
    人之态。
    不如备。
    争宠疾贤利恶忌。
    妬功毁贤。
    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
    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
    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
    周幽厉。
    所以败。
    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
    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
    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
    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
    莫游食。
    务本节用財无极。
    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
    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
    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
    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
    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
    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
    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
    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
    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
    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
    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脩。
    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 十亩之间

    佚名〔先秦〕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 佚名〔先秦〕

    于皇时周!陟其高山,嶞山乔岳,允犹翕河。敷天之下,裒时之对。时周之

  • 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送神

    佚名〔唐朝〕

    其降无从,其往无踪。黍稷非馨,有感必通。
    赫奕令德,仿佛睟容。再拜慌忽,遐想昊穹。

  • 胡楚宾谣

    佚名〔唐朝〕

    胡楚宾,李翰林。词同三峡水,字值双南金。

《明月皎夜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