逡巡女伴来寻访

出自宋朝欧阳修的《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拼音解读
huā dǐ hū wén qiāo liǎng jiǎng 。qūn xún nǚ bàn lái xún fǎng 。jiǔ zhǎn xuán jiāng hé yè dāng 。lián zhōu dàng 。shí shí zhǎn lǐ shēng hóng làng 。
huā qì jiǔ xiāng qīng sī niàng 。huā sāi jiǔ miàn hóng xiàng xiàng 。zuì yǐ lǜ yīn mián yī xiǎng 。jīng qǐ wàng 。chuán tóu gé zài shā tān shà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逡巡:顷刻。旋:随即。当:代替。红浪:指人面莲花映在酒杯中显出的红色波纹。清厮酿:清香之气混成一片。花腮:形容荷花像美人面颊的花容。一饷:片刻。搁:搁浅。一作“阁”。

赏析

此词以清新可爱而又富有生活情趣的语言,描写一群采莲姑娘荡舟采莲时喝酒逗乐的情景,塑造出活泼、大胆、清纯的水乡姑娘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首句“花底忽闻敲两桨”,“闻”字、“敲”字,不写人而人自现,“桨”字不写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衬出了敲桨之人,是一种烘托的手法,着墨不多而蕴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来寻访”,方才点明了人和人的性别。“逡巡”,顷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颇有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是一个倒装句,即“旋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倒文是为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忽”字、“逡巡”二字,汇成一连串快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

“酒盏”句写荷叶作杯。据说是把荷叶连茎摘下,在叶心凹处,用针刺破,一手捧荷叶注酒凹处以当酒杯,于茎端吸饮之。隋殷英童《采莲曲》云“荷叶捧成杯”,唐戴叔伦《南野》云“酒吸荷杯绿”,白居易《酒熟忆皇甫十》云“寂寞荷叶杯”等,都是指此。在荷香万柄、轻舟荡漾中间,几个天真烂漫的姑娘,用荷叶作杯,大家争着吮吸荷杯中的醇酒,好一幅生动而富有乡士气息的女儿行乐图!接着轻荡莲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摇动起来,映入了荷花的红脸,也映入了姑娘们腮边的酒红,一似红浪时生。

下片第一、二两句“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是从花、酒与人三方面作交错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红晕和脸的红晕相互辉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与“红”之中了。这就把热闹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然而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笔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醒”;由“静”再到“动”,用“惊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纽带。特别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果在沙滩上搁浅了。“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

这首词妙在起、承、转、合脉络清晰;更妙在其风格清新、言语含蓄而又设境秾艳,词风健康明朗、生动活泼,是少有的佳作。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814篇诗文

“逡巡女伴来寻访”的上一句是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的下一句是酒盏旋将荷叶当。该诗句出自欧阳修的作品《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5079_2.html

欧阳修相关诗词

  • 锦香囊

    欧阳修〔宋朝〕

    一寸相思无著处。甚夜长难度。灯花前、几转寒更,桐叶上、数声秋雨。
    真个此心终难负。况少年情绪。已交共、春茧缠绵,终不学、钿筝移柱。

  •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宋朝〕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 升天桧

    欧阳修〔宋朝〕

    青牛西出关,老聃始着五千言。
    白鹿去升天,尔来忽已三千年。
    当时遗迹至今在,隐起苍桧犹依然。
    惟能乘变化,所以为神仙。
    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
    奈何此鹿起平地,更假草木相攀缘。
    乃知神仙事茫昧,真伪莫究徒自传。
    雪霜不改终古色,风雨有声当夏寒。
    境清物老自可爱,何必诡怪穷根源。

  • 鬼车

    欧阳修〔宋朝〕

    嘉祐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无光月不出。
    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
    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
    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
    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
    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
    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
    鸣机夜织锦江上,群雁惊起芦花洲。
    吾谓此何声,初莫穷端由。
    老婢扑灯呼儿曹,云此怪鸟无匹俦。
    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
    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
    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
    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
    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头落,断颈至今青血流。
    尔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
    有时余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
    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两头反为祥。
    却呼老婢炷灯火,卷帘开户清华堂。
    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 山斋戏书绝句二首 其一

    欧阳修〔宋朝〕

    密脾未满蜂采花,麦垄已深鸠唤雨。
    正是山斋睡足时,不觉花间日亭午。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