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出自唐朝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同:沾)
拼音解读
jiāng hán qiū yǐng yàn chū fēi ,yǔ kè xié hú shàng cuì wēi 。
chén shì nán féng kāi kǒu xiào ,jú huā xū chā mǎn tóu guī 。
dàn jiāng mǐng dǐng chóu jiā jiē ,bú yòng dēng lín hèn luò huī 。
gǔ wǎng jīn lái zhī rú cǐ ,niú shān hé bì dú zhān yī 。(zhān tóng :zh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
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东南。作者此时被贬任池州。
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诗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山之巅建“翠微亭”,以表追思李白之意。
“尘世”句:《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此言人生欢笑既难得,则更应善自宽慰,多方开解,切不可对一些烦恼事过于挂怀。
“菊花”句:菊花:此暗用典故。《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酩酊(dǐng):大醉。
牛山:《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牛山,在今山东临淄。

参考资料: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鉴赏

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重阳佳节,诗人和朋友带着酒,登上池州城东南的齐山。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这就是所谓翠微。人们登山,仿佛是登在这一片可爱的颜色上。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这样美好的词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诗人意识到,尘世间像这样开口一笑,实在难得,在这种心境支配下,他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这中间四句给人一种感觉: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

于是,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

诗人的愁闷是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参考资料: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6-1077

创作背景

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命运相仿,皆是怀才不遇,所以在登齐山时有感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6-1077

作者介绍

杜牧

杜牧

杜牧(803-853)晚唐杰出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及第,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451篇诗文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的上一句是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该诗句出自杜牧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487_4.html

杜牧相关诗词

  • 感怀诗一首(时沧州用兵)

    杜牧〔唐朝〕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弭。
    号为精兵处,齐蔡燕赵魏。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邻聘东里。急热同手足,唱和如宫徵。
    法制自作为,礼文争僭拟。压阶螭斗角,画屋龙交尾。
    署纸日替名,分财赏称赐。刳隍by万寻,缭垣叠千雉。
    誓将付孱孙,血绝然方已。九庙仗神灵,四海为输委。
    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耻。韩彭不再生,英卫皆为鬼。
    凶门爪牙辈,穰穰如儿戏。累圣但日吁,阃外将谁寄。
    屯田数十万,堤防常慑惴。急征赴军须,厚赋资凶器。
    因隳画一法,且逐随时利。流品极蒙尨,网罗渐离弛。
    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
    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艰极泰循来,元和圣天子。
    元和圣天子,英明汤武上。茅茨覆宫殿,封章绽帷帐。
    伍旅拔雄儿,梦卜庸真相。勃云走轰霆,河南一平荡。
    继于长庆初,燕赵终舁襁。携妻负子来,北阙争顿颡。
    故老抚儿孙,尔生今有望。茹鲠喉尚隘,负重力未壮。
    坐幄无奇兵,吞舟漏疏网。骨添蓟垣沙,血涨滹沱浪。
    只云徒有征,安能问无状。一日五诸侯,奔亡如鸟往。
    取之难梯天,失之易反掌。苍然太行路,翦翦还榛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
    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
    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尝争。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 早春赠军事薛判官

    杜牧〔唐朝〕

    雪后新正半,春来四刻长。晴梅朱粉艳,嫩水碧罗光。
    弦管开双调,花钿坐两行。唯君莫惜醉,认取少年场。

  • 行经庐山东林寺

    杜牧〔唐朝〕

    离魂断续楚江壖,叶坠初红十月天。紫陌事多难暂息,
    青山长在好闲眠。方趋上国期干禄,未得空堂学坐禅。
    他岁若教如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 伤友人悼吹箫妓

    杜牧〔唐朝〕

    玉箫声断没流年,满目春愁陇树烟。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 江上偶见绝句

    杜牧〔唐朝〕

    楚江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
    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縠燕差池。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