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出自唐朝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拼音解读
yún xiǎng yī shang huā xiǎng róng ,chūn fēng fú kǎn lù huá nóng
ruò fēi qún yù shān tóu jiàn ,huì xiàng yáo tái yuè xià f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译文二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槛:有格子的门窗。
华:通花。
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会:应。
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97-98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赏析二

诗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诗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诗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诗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诗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山头见。”“群玉”即山名。“群玉山”指神话中的仙山。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书中说,“群玉山”是西王母住的地方。这里以西王母居处来指代仙界,诗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群玉山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诗人把杨贵妃比作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作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会向”即应在。“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若非……会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说,杨贵妃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参考资料: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5-49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6-247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923篇诗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下一句是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该诗句出自李白的作品《清平调·其一》。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4859_1.html

李白相关诗词

  • 赠卢征君昆弟

    李白〔唐朝〕

    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二卢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沧州即此地,观化游无穷。
    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与君弄倒景,携手凌星虹。

  • 登新平楼

    李白〔唐朝〕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秦云起岭树,胡雁飞沙洲。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

  • 别韦少府

    李白〔唐朝〕

    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 玉真仙人词

    李白〔唐朝〕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 相和歌辞·从军行二首

    李白〔唐朝〕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清平调·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