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出自唐朝李白的《西施 / 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拼音解读
xī shī yuè xī nǚ ,chū zì zhù luó shān 。
xiù sè yǎn jīn gǔ ,hé huā xiū yù yán 。
huàn shā nòng bì shuǐ ,zì yǔ qīng bō xián 。
hào chǐ xìn nán kāi ,chén yín bì yún jiān 。
gōu jiàn zhēng jué yàn ,yáng é rù wú guān 。
tí xié guǎn wá gōng ,yǎo miǎo jù kě pān 。
yī pò fū chà guó ,qiān qiū jìng bú h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注释
苎萝山:是位于浙江诸暨的西施的出生地。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西施庙:位于浣纱溪西岸施家渡村,坐西朝东,面对苎萝山。相传,这座庙原是苎萝村中的西施宅,后乡人为纪念西施,改为西子祠。南宋淳熙年间,西施受封为苎萝乡48村的土谷神,改称娘娘庙。西施庙主体建筑现拆建为临浦镇通济中心学校,仅存余屋数间。西施庙门额为石刻阳文,是清光绪二年四月重修庙宇时的遗物,今尚存。
浣纱溪:傍依苎萝山,属西小江古道。相传,西施父亲以卖柴为业,家境贫寒。西施自幼勤劳善织,常常帮助母亲在溪边浣纱。范蠡寻访越中美人时,正是在这溪边发现了浣纱的西施。唐代范摅《云溪友议》一文载:王轩游西小江,泊舟苎萝山际,感国色埋尘,怆然题西施石曰:“岭上青峰秀,江边细草青;今逢浣纱石,不见浣纱人。”
西施洗脚潭:在苎萝山西麓。相传,西施未离故里时,常在这里洗脚沐浴,现已淤积为农田,称西施畈。
范蠡庵:俗称“日思庵”,位于临浦镇施家渡村柴湾浣纱溪畔。相传,范蠡大夫在此访得西施,当地乡人为纪念此事而建。附近原有古渡口,相传是当年西施入吴时的下船埠。
后江庙:又称起埠庙,在西施庙南,背依浣纱溪。相传,越灭吴后,范蠡携西施归越隐居,在此起埠上岸,现尚存。

赏析

李白的《咏苎萝山》,带领大家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越国大夫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苎萝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边浣纱的西施。只见佳人顾盼生姿,超凡脱俗,天生丽质,娇媚动人。两人一见钟情,遂以一缕浣纱,相订白首之约。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缘就被耽搁下来。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计,准备用女色击垮夫差。西施也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挺身而出,勇赴吴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遂与范蠡,一叶扁舟,隐遁于太湖烟波之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

赏析二

这首《咏苎萝山》的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颂扬西施可贵的献身精神而吟就的。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西施本是越国乡村平凡农家人的女儿,但她天生丽姿,“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从古到今,所有的美丽女子和她比起来都要逊色,她的美貌令清艳的荷花都愧羞不如,“沉鱼之容”是谓西施也。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西施不仅美貌,而且情韵动人,得江南女儿之仙态。“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她冰清玉洁,闲情无限。一个“弄”字把女儿家戏水的娇柔情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闲”字展现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细心的读者大可以展开联想,碧水见手如柔荑浮,清波见眼如秋波横。古人以“语不露齿、笑不露齿”为美,哪怕牙再皓白细碎整齐,这种“皓齿信难开”是一种含蓄之美。“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比上句更美,因为它情韵更动人。西施为什么“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呢?其实,这两句是承接上两句而来的,场景同一,还在碧水清波里,西施意识到了自己的美,于是以水为镜,浅窝含笑,对着水中的“碧云”“沉吟”,自我陶醉起来,一定要注意“碧云”,说明云在水里。这样,一幅少女浣纱弄水,后来顾“镜”自怜的图景便飘在眼前了。一个“吟”说尽了“正当最好年龄的女子”无限心事,此字最妙,喜悦之上似有淡淡的愁绪飘着,叫人又爱又怜了。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西施从一个“越溪女”成为“吴宫妃”的过程一笔带过,“绝艳”“扬蛾”再次表现了西施之美。这两句比较平庸。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在文采上依然平庸,但隐约透露出诗人渴望的人生追求境界,诗人才华卓绝,建功立业理所当然,“杳渺讵可攀”说明李白希望追求的政治成绩不是一般的,而是大的作为,是超出一般的“讵可攀”的作为。希望高,而失望多,李白一生痛苦皆由政治期望太高所致。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承接上两句,再次透露出李白强烈的政治述求。

从全诗,我们不妨把西施的美貌看作诗人才华的自况、自比,西施终于“一破夫差国”,而诗人在政治上一事无成,“千秋竟不还”既有对西施历史功绩的赞赏,也有自叹自伤的袅袅愁绪升腾。

全诗最有文采的是“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四句。李白又诗云:“两人对坐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最后一杯是斟酌给山花的,李白与大自然是无隔离的,故能把景写活。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923篇诗文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的上一句是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该诗句出自李白的作品《西施 / 咏苎萝山》。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4644_7.html

李白相关诗词

  • 九日登山

    李白〔唐朝〕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 结客少年场行

    李白〔唐朝〕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鬃。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徒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武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 怀仙歌

    李白〔唐朝〕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
    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 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

    李白〔唐朝〕

    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
    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
    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李白〔唐朝〕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不知霜露入秋衣。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西施 / 咏苎萝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