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出自唐朝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又一年一作: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拼音解读
qù nián huā lǐ féng jun1 bié ,jīn rì huā kāi yòu yī nián 。(yòu yī nián yī zuò :yǐ yī nián )
shì shì máng máng nán zì liào ,chūn chóu àn àn dú chéng mián 。
shēn duō jí bìng sī tián lǐ ,yì yǒu liú wáng kuì fèng qián 。
wén dào yù lái xiàng wèn xùn ,xī lóu wàng yuè jǐ huí yu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
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
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
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

注释
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问讯:探望。

参考资料: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38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57-258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参考资料: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60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

鉴赏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巩溪诗话》)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唐京兆万年人。韦待价曾孙。初以三卫郎事玄宗,后折节读书,肃宗时入太学。代宗永泰中,为洛阳丞,迁京兆府功曹。德宗建中二年,累除比部员外郎,出为滁州刺史,寻改江州刺史,追赴阙,迁左司郎中。贞元初,复出为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后罢居苏州永定寺,斋心屏除人事。工诗,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与顾况、刘长卿等相酬唱。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合称“王孟韦柳”,或与陶渊明合称“陶韦”。有集。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2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 《韦苏州集》。散文存一篇。词存四首,见《尊前集》。►550篇诗文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的下一句是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该诗句出自韦应物的作品《寄李儋元锡》。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2932_1.html

韦应物相关诗词

  • 答王卿送别

    韦应物〔唐朝〕

    去马嘶春草,归人立夕阳。元知数日别,要使两情伤。

  • 送秦系赴润州

    韦应物〔唐朝〕

    近作新婚镊白髯,长怀旧卷映蓝衫。
    更欲携君虎丘寺,不知方伯望征帆。

  • 自尚书郎出为滁州刺史(留别朋友兼示诸弟)

    韦应物〔唐朝〕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
    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
    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
    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
    晨兴奉早朝,玉露沾华缨。一朝从此去,服膺理庶甿.
    皇恩倘岁月,归服厕群英。

  • 经武功旧宅

    韦应物〔唐朝〕

    兹邑昔所游,嘉会常在目。历载俄二九,始往今来复。
    戚戚居人少,茫茫野田绿。风雨经旧墟,毁垣迷往躅。
    门临川流驶,树有羁雌宿。多累恒悲往,长年觉时速。
    欲去中复留,徘徊结心曲。

  • 酬张协律

    韦应物〔唐朝〕

    昔人鬻舂地,今人复一贤。属余藩守日,方君卧病年。
    丽思阻文宴,芳踪阙宾筵。经时岂不怀,欲往事屡牵。
    公府适烦倦,开缄莹新篇。非将握中宝,何以比其妍。
    感兹栖寓词,想复痾瘵缠。空宇风霜交,幽居情思绵。
    当以贫非病,孰云白未玄。邑中有其人,憔悴即我愆。
    由来牧守重,英俊得荐延。匪人等鸿毛,斯道何由宣。
    遭时无早晚,蕴器俟良缘。观文心未衰,勿药疾当痊。
    晨期简牍罢,驰慰子忡然。

《寄李儋元锡》名句